学术交流

医疗
防老年人跌倒干预策略和措施
更新时间:2013/2/23 14:11:06  点击率:1266    字体大小:

来源:卫生部网站

    一、前言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跌倒的分类,跌倒包括以下两类:(1)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2)同一平面的跌倒。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跌倒后的恐惧心理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预防老年人跌倒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干预,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本指南从公共卫生角度总结了国内外老年人跌倒预防控制的证据和经验,提出了干预措施和方法,以期对从事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的人员和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二、老年人跌倒流行状况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公布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跌倒。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三、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

    老年人跌倒既有内在的危险因素,也有外在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内在危险因素

    1.生理因素

    (1)步态和平衡功能

    老年人为弥补其活动能力的下降,可能会采取更加谨慎地缓慢踱步行走,造成步幅变短、行走不连续、脚不能抬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引发跌倒的危险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中枢控制能力下降,平衡能力、协同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

    (2) 感觉系统

    老年人常表现为视力、视觉分辨率、视觉的空间/深度感及视敏度下降,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从而增加跌倒的危险性;有听力问题的老年人很难听到有关跌倒危险的警告声音,听到声音后的反应时间延长,也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

    (3)骨骼肌肉系统

    老年人骨骼、关节、韧带及肌肉的结构、功能损害和退化是引发跌倒的常见原因。老年人骨质疏松会使与跌倒相关的骨折危险性增加,尤其是跌倒导致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2.病理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卒中、帕金森病、脊椎病、小脑疾病、前庭疾病、外周神经系统病变。(2)心血管疾病:体位性低血压、脑梗死、小血管缺血性病变等。(3)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白内障、偏盲、青光眼、黄斑变性。(4)心理及认知因素:痴呆(尤其是Alzheimer型),抑郁症。(5)其他:昏厥、眩晕、惊厥、偏瘫、足部疾病及足或脚趾的畸形等;感染、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血氧不足、贫血、脱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排尿性晕厥等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3.药物因素

    研究发现,是否服药、药物的剂量,以及复方药都可能引起跌倒。很多药物可以影响人的神智、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而引起跌倒。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包括:

    (1)精神类药物: 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催眠药、抗惊厥药、安定药。

    (2)心血管药物: 抗高血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

    (3)其他:降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剂、多巴胺类药物、抗帕金森病药。

    药物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的关联强度见表1。

表1 药物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的关联强度表

 

因   素

 

关联强度

 

精神类药

 

 

抗高血压药

 

 

降糖药

 

 

使用四种以上的药物

 

     强

     4.心理因素

    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及其导致的与社会的隔离均增加跌倒的危险。

    (二)外在危险因素

    1.环境因素

    昏暗的灯光,湿滑、不平坦的路面,在步行途中的障碍物,不合适的家具高度和摆放位置,楼梯台阶,卫生间没有扶拦、把手等都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不合适的鞋子和行走辅助工具也与跌倒有关。

    室外的危险因素包括台阶和人行道缺乏修缮,雨雪天气、拥挤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跌倒。

    2.社会因素

    老年人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享受社会服务和卫生服务的途径、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以及老年人是否独居、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都会影响其跌倒的发生率。

    四、老年人跌倒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老年人跌倒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积极地开展老年人跌倒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减轻老年人跌倒所致伤害的严重程度。

    根据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资料、老年人生理特点以及环境特点,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可将“5E”等策略措施通过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不同层面来实施:

    1.个人干预措施

    采用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工具(见附录1)和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附录2),社区组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协助老年人进行自我跌倒评估,以帮助老年人清楚地了解自己跌倒的风险级别,这也是老年人对于跌倒的自我干预的基础。

    老年人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避或消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防止跌倒的发生。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

    (1)增强防跌倒意识,加强防跌倒知识和技能学习。

    (2)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平衡能力训练方法见附录2)。

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基本原则

①要使运动锻炼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② 参加运动前应进行健康和体质评估,以后定期做医学检查和随访。

③运动锻炼可以体现在每日生活的各种体力活动中。

④运动量应以体能和健康状态为基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⑤提倡有组织的集体运动锻炼。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太极拳、散步等。其中,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健身运动。研究发现太极拳可以将跌倒的机会减少一半,它除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有良好作用外,还是老年人保持平衡能力最有效的锻炼方式之一。

    (3)合理用药:请医生检查自己服用的所有药物,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随意乱用药,更要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并且尽可能减少用药的剂量,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切注意用药后的反应,用药后动作宜缓慢,以预防跌倒的发生。

服用下列药物的老年人应注意的副作用:

安眠药  头晕

止痛药  意识不清

镇静药  头晕、视力模糊

降压药  疲倦、低血压(药物过量)

降糖药  低血糖(药物过量)

抗感冒药  嗜睡

    (4)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使用合适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将拐杖、助行器及经常使用的物件等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5)熟悉生活环境:道路、厕所、路灯以及紧急时哪里可以获得帮助等。

    (6)衣服要舒适,鞋子要合适。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穿高跟鞋、拖鞋、鞋底过于柔软以及穿着时易于滑倒的鞋。

    (7)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走过陡的楼梯或台阶,上下楼梯、如厕时尽可能使用扶手;

转身、转头时动作一定要慢; 

走路保持步态平稳,尽量慢走,避免携带沉重物品;

避免去人多及湿滑的地方;

使用交通工具时,应等车辆停稳后再上下;

放慢起身、下床的速度,避免睡前饮水过多以致夜间多次起床;

晚上床旁尽量放置小便器;

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

    (8)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应佩戴视力补偿设施、助听器及其他补偿设施。

    (9)防治骨质疏松:由于跌倒所致损伤中危害最大的是髋部骨折,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因此,老年人要加强膳食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绝经期老年女性必要时应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增强骨骼强度,降低跌倒后的损伤严重程度。

    (10)将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不需要梯凳就能够很容易伸手拿到的位置。尽量不要在家里登高取物;如果必须使用梯凳,可以使用有扶手的专门梯凳,千万不可将椅子作为梯凳使用。

     2. 家庭干预措施

    全国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有一半以上是在家中发生的,因此家庭内部的干预非常重要。家庭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员的良好护理可以很有效地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具体做法是:

   (1) 家庭环境评估:可用居家危险因素评估工具HFHA来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1)地面是否平整、地板的光滑度和软硬度是否合适,地板垫子是否滑动?

    2)入口及通道是否通畅,台阶、门槛、地毯边缘是否安全?

    3)厕所及洗浴处是否合适,有无扶手等借力设施?

    4)卧室有无夜间照明设施,有无紧急时呼叫设施?

    5)厨房、餐厅及起居室安全设施?

    6)居室灯光是否合适?

    7)居室是否有安全隐患?

    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进行老年人跌倒综合干预研究中,设计了适合推广应用的预防城市老年人跌倒家居环境危险因素评估表,见附录3。

   (2) 家庭成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措施:

    1)居室环境:

    合理安排室内家具高度和位置,家具的摆放位置不要经常变动,日用品固定摆放在方便取放的位置,使老年人熟悉生活空间。

    老年人的家居环境应坚持无障碍观念:移走可能影响老人活动的障碍物;将常用的物品放在老年人方便取用的高度和地方;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不使用有轮子的家具;尽量避免地面的高低不平,去除室内的台阶和门槛;将室内所有小地毯拿走,或使用双面胶带,防止小地毯滑动;尽量避免东西随处摆放,电线要收好或固定在角落,不要将杂物放在经常行走的通道上。

    居室内地面设计应防滑,保持地面平整、干燥,过道应安装扶手;选择好地板打蜡和拖地的时间,若是拖地板须提醒老年人等干了再行走,地板打蜡最好选择老年人出远门的时候。

    卫生间是老年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地方,因此卫生间内的环境隐患需要受到特别关注。卫生间的地面应防滑,并且一定要保持干燥;由于许多老年人行动不便,起身、坐下、弯腰都比较困难,建议在卫生间内多安装扶手;卫生间最好使用坐厕而不使用蹲厕,浴缸旁和马桶旁应安装扶手;浴缸或淋浴室地板上应放置防滑橡胶垫。

    老年人对于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轻人要高2~3倍,因此应改善家中照明,使室内光线充足,这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也是很重要的。在过道、卫生间和厨房等容易跌倒的区域应特别安排“局部照明”;在老年人床边应放置容易伸手摸到的台灯。

    2)个人生活:为老人挑选适宜的衣物和合适的防滑鞋具;如家中养宠物,将宠物系上铃铛,以防宠物在老年人不注意时绊倒摔跤;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需要有专人照顾。

    3)起居活动:如厕时要有人看护。

    4)一般预防:帮助老年人选择必要的辅助工具。

    5)心理干预:从心理上多关心老年人,保持家庭和睦,给老年人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状态,避免使其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帮助老年人消除如跌倒恐惧症等心理障碍。  

    3.老年人跌倒后的处理

   (1)老年人自己如何起身?

    1) 如果是背部先着地,应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放有毯子或垫子的椅子或床铺旁,然后使自己较舒适地平躺,盖好毯子,保持体温,如可能要向他人寻求帮助。

    2)休息片刻,等体力准备充分后,尽力使自己向椅子的方向翻转身体,使自己变成俯卧位。

    3)双手支撑地面,抬起臀部,弯曲膝关节,然后尽力使自己面向椅子跪立,双手扶住椅面。

    4)以椅子为支撑,尽力站起来。

    5)休息片刻,部分恢复体力后,打电话寻求帮助——最重要的就是报告自己跌倒了。

    (2)老年人跌倒的现场处理

    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有外伤、出血,立即止血、包扎;

    2)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

    3)有抽搐,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

    4)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5)如需搬动,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意识清楚:

    1)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跌倒过程,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

    2)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3)有外伤、出血,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

    4)查看有无肢体疼痛、畸形、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等提示骨折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5)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双腿活动或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6)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

    7)如需搬动,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

    8)发生跌倒均应在家庭成员/家庭保健员陪同下到医院诊治,查找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3)如何处理跌倒后造成的损伤?

    外伤的处理

    1) 清创及消毒:表皮外伤,用双氧水清创,红药水消毒止血。

    2) 止血及消炎:根据破裂血管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

    △ 毛细血管:全身最细的毛细血管,擦破皮肤,血一般是从皮肤内渗出来的。只需贴上创可贴,便能消炎止血。

    △ 静脉:在体内较深层部位,静脉破裂后,血一般是从皮肤内流出来的。必须用消毒纱布包扎后,服用消炎药。

    △ 动脉:大多位于重要的器官周围。动脉一旦破裂,血是呈喷射状喷出来,必须加压包扎后,急送医院治疗。

    扭伤及肌肉拉伤

    扭伤及肌肉拉伤时,要使受伤处制动,可以冷敷减轻疼痛,在承托受伤部位的同时可用绷带结扎紧。

  骨折

    骨折部位一般都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表现,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还可能会出现大出血。

    骨折或疑为骨折时,要避免移动伤者或伤肢,对伤肢加以固定与承托(有出血者要先止血后固定),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而使断骨刺伤血管、神经,避免额外损伤,加重病情。

    颈椎损伤

    跌倒时若头部着地可造成颈椎脱位和骨折。多伴有脊髓损伤、四肢瘫痪。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急救中心速来抢救。

    现场急救时,应让伤者就地平躺或将伤员放置于硬质木板上,颈部两侧放置沙袋,使颈椎处于稳定状态,保持颈椎与胸椎轴线一致,切勿过伸、过屈或旋转。

    颅脑创伤

    轻者为脑震荡,一般无颅骨骨折,有轻度头痛头晕,若昏迷也不超过30分钟。

    重者颅骨骨折可致脑出血、昏迷不醒。对颅脑创伤者,要分秒必争,通知急救中心前来及时救治。要保持安静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

    4.老年人跌倒干预项目

    为推动中国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经过筛选,在中国上海市长宁区和河南洛阳市设立了老年人跌倒的干预试点。

    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干预项目

    试点1:上海市长宁区

    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社区为主体,以正常生活的非病例老年人群为干预对象,进行老年人跌倒社区综合干预的研究。经过2006—2009年3年的时间,探索出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初步形成具有我国城市特色的老年人跌倒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形成一个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等)等多机构组成的老年人跌倒的社区综合干预网络;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多方面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对家居环境、楼梯环境、小区环境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和改善,以及对老年人及其家人进行衣、食、住、行、运动、用药和心理等方面的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等。

    以上模式经效果评估得出如下结果:

    干预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由17.71%下降至7.19%;

    老年人认为跌倒可以预防的认知率由48.94%上升至72.75%;

    老年人采取预防跌倒措施率由19.30%上升至86.58%。

    五、附录

    附录1 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工具

老 年 人 跌 倒 风 险 评 估 表

运动

权重

得分

睡眠状况

权重

得分

步态异常/假肢

3

 

多醒

1

 

行走需要辅助设施

3

 

失眠

1

 

行走需要旁人帮助

3

 

夜游症

1

 

跌倒史

用药史

有跌倒史

2

 

新药

1

 

因跌倒住院

3

 

心血管药物

1

 

精神不稳定状态

降压药

1

 

谵妄

3

 

镇静、催眠药

1

 

痴呆

3

 

戒断治疗

1

 

兴奋/行为异常

2

 

糖尿病用药

1

 

意识恍惚

3

 

抗癫痫药

1

 

自控能力

麻醉药

1

 

大便/小便失禁

1

 

其他

1

 

频率增加

1

 

相关病史

保留导尿

1

 

神经科疾病

1

 

感觉障碍

骨质疏松症

1

 

视觉受损

1

 

骨折史

1

 

听觉受损

1

 

低血压

1

 

感觉性失语

1

 

药物/乙醇戒断

1

 

其他情况

1

 

缺氧症

1

 

 

 

 

年龄80岁及以上

3

 

    结果评定:

    最终得分:低危:1~2分;中危:3~9分; 高危:10分及以上

    附录2 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

    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用来评估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跌倒的风险。测定后将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根据总分来判断平衡能力和跌倒的风险大小。

     一、静态平衡能力

    (说明:原地站立,按描述内容做动作,尽可能保持姿势,根据保持姿势的时间长短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内)

    评分标准:0分:≥10秒; 1分:59秒; 2分:04秒

测试项目

描述

得分

双脚并拢站立

双脚同一水平并列靠拢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保持姿势尽可能超过10秒钟

 

双脚前后位站立

双脚成直线一前一后站立,前脚的后跟紧贴后脚的脚尖,双手自然下垂,保持姿势尽可能超过10秒钟

 

闭眼双脚并拢站立

闭上双眼,双脚同一水平并列靠拢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保持姿势尽可能超过10秒钟

 

不闭眼单腿站立

双手叉腰,单腿站立,抬起脚离地5厘米以上,保持姿势尽可能超过10秒钟

 

    小提示:在做闭眼练习时应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最好旁边有人保护,以免不慎跌倒。

    二、姿势控制能力

(说明:选择一把带扶手的椅子,站在椅子前,坐下后起立,按动作完成质量和难度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

    评分标准:0分:能够轻松坐下起立而不需要扶手;

             1分:能够自己坐下起立,但略感吃力,需尝试数次或扶住扶手才能完成;

             2分:不能独立完成动作。

测试项目

描述

得分

由站立位坐下

站在椅子前面,弯曲膝盖和大腿,轻轻坐下

 

由坐姿到站立

坐在椅子上,靠腿部力量站起

 

     (说明:找一处空地,完成下蹲和起立的动作)

    评分标准:0分:能够轻松坐下、蹲下、起立而不需要扶手;

             1分:能够自己蹲下、起立,但略感吃力,需尝试数次或扶住旁边的固定物体才能完成;

             2分:不能独立完成动作。

测试项目

描述

得分

由站立位蹲下

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弯曲膝盖下蹲

 

由下蹲姿势到站立

由下蹲姿势靠腿部力量站起

 

    三、动态平衡能力

    (说明:设定一个起点,往前直线行走10步左右转身再走回到起点,根据动作完成的质量评分,将得分填写在得分栏)

测试项目

描述

评分

得分

起步

① 能立即迈步出发不犹豫               

② 需要想一想或尝试几次才能迈步

= 0

= 1

 

步高

②    脚抬离地面,干净利落

② 脚拖着地面走路

= 0

= 1

 

步长

① 每步跨度长于脚长

② 不敢大步走,走小碎步

= 0

= 1

 

脚步的匀称性

① 步子均匀,每步的长度和高度一致

② 步子不匀称,时长时短,一脚深一脚浅

= 0

= 1

 

步行的连续性

① 连续迈步,中间没有停顿

② 步子不连贯,有时需要停顿

= 0

= 1

 

步行的直线性

① 能沿直线行走

② 不能走直线,偏向一边

= 0

= 1

 

走动时躯干平稳性

① 躯干平稳不左右摇晃

② 摇晃或手需向两边伸开来保持平衡

= 0

= 1

 

走动时转身

① 躯干平稳,转身连续,转身时步行连续

② 摇晃,转身前需停步或转身时脚步有停顿

= 0

= 1

 

   评分标准:

   0分: 平衡能力很好,建议做稍微复杂的全身练习并增加一些力量性练习,增强体力,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1~4分:平衡能力尚可,但已经开始降低,跌倒风险增大。建议在日常锻炼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提高平衡能力的练习,如单腿跳跃、倒走、太极拳和太极剑等。

   5~16分:平衡能力受到较大削弱,跌倒风险较大,高于一般老年人群。建议开始针对平衡能力做一些专门的练习,如单足站立练习、“不倒翁”练习、沿直线行走、侧身行走等,适当增加一些力量性练习。

   17~24分:平衡能力较差,很容易跌倒造成伤害。建议不要因为平衡能力的降低就刻意限制自己的活动。刻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运动如走楼梯、散步、坐立练习、沿直线行走等,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康复锻炼。运动时最好有家人在旁边监护以确保安全。同时还应该补充钙质,选择合适的拐杖。

    注:运动应从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综合锻炼的效果(如太极拳)往往好于单一练习。

   提高平衡能力的“小招式”

    金鸡独立

   睁眼或闭眼,双手叉腰,一腿弯曲,一腿站立尽可能长的时间。也可以两腿轮流做单腿跳跃,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早晚各跳10分钟(每次跳20个,两次之间休息30秒钟)。

    不倒翁”练习

    挺直站立,前后晃动身体,脚尖与脚跟循环着地以锻炼下肢肌肉,达到控制重心的目的。

    坐立练习

    站在椅子前反复缓慢起立坐下,坐立练习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以增强平衡性。

    沿直线行走

    画一条直线,向前迈步时,把前脚的脚后跟紧贴后脚的脚趾前进,步行的轨迹尽量和直线重合。在向前行走到10~20步后,把身子转过来按照同样的方式走回去。行走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以增强平衡性。

    侧身走

    俗称“蟹步”,顾名思义,就是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倒着走

    找一块平坦的空地作为练习场所,倒着走并尽量保持直线。

    附录3 预防老年人跌倒家居环境危险因素评估表

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选项

是;否;无此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地面和通道

1

地毯或地垫平整,没有褶皱或边缘卷曲

观察

 

 

2

过道上无杂物堆放

观察(室内过道无物品摆放,或摆放物品不影响通行)

 

 

3

室内使用防滑地砖

观察

 

 

4

未养猫或狗

询问(家庭内未饲养猫、狗等动物)

 

 

客厅

1

室内照明充足

测试、询问(以室内所有老年人根据能否看清物品的表述为主,有眼疾者除外)

 

 

2

取物不需要使用梯子或凳子

询问(老年人近一年内未使用过梯子或凳子攀高取物)

 

 

3

沙发高度和软硬度适合起身

测试、询问(以室内所有老年人容易坐下和起身作为参考)

 

 

4

常用椅子有扶手

观察(观察老年人习惯用椅)

 

 

卧室

1

使用双控照明开关

观察

 

 

2

躺在床上不用下床也能开关灯

观察

 

 

3

床边没有杂物影响上下床

观察

 

 

4

床头装有电话

观察(老年人躺在床上也能接打电话)

 

 

厨房

1

排风扇和窗户通风良好

观察、测试

 

 

2

不用攀高或不改变体位可取用常用厨房用具

观察

 

 

3

厨房内有电话

观察

 

 

卫生间

1

地面平整,排水通畅

观察、询问(地面排水通畅,不会存有积水)

 

 

2

不设门槛,内外地面在同一水平

观察

 

 

3

马桶旁有扶手

观察

 

 

4

浴缸/淋浴房使用防滑垫

观察

 

 

5

浴缸/淋浴房旁有扶手

观察

 

 

6

洗漱用品可轻易取用

观察(不改变体位,直接取用)

 

 

    注:本表不适于对农村家居环境的评估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