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
今年61岁的林大妈,半年前毫无征兆地突然感到双腿隐隐作痛,浑身无力,腰部酸软。刚开始她以为是疲劳所致,没太在意,可情况越来越严重,有时在半夜里,她甚至因为疼痛无法安然入眠。女儿得知情况后,带她到医院求诊。起初按照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病进行治疗,但用了不少药物,无明显效果。辗转求医后,她虽然被排除了肿瘤性病变等各种疾病的可能,但病情不轻反重。林大妈行走逐渐困难,后来只好依靠轮椅代步。一月后,林大妈做了骨密度检查,这才发现,疼痛竟是严重的骨质疏松造成的。
明确病情后,对症治疗很快见了效果:3天后,林大妈的疼痛明显消退,两周后她就又能下楼买菜了。林大妈说:“我只知道骨质疏松容易引发骨折,没想到疼痛也是因为骨质疏松。”
生活中,像林大妈这样被误诊的骨质疏松患者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骨质疏松认识不足,导致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医生说,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其主要表现为疼痛、身体变矮、骨折。疼痛的主要部位是颈部、肩部、腰背部和全身骨关节部位。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而在实际中,不少老年人出现骨痛症状时,往往误认为自己得了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颈椎病或骨关节炎等,很少有人想到这就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现身体疼痛,到医院查不出原因时,就要考虑可能是骨质疏松引起的。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70岁的老人中约1/3患有骨质疏松,80岁以上老人中约一半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弯腰就可能引发骨折,轻者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正确防治骨质疏松,就是为晚年幸福作积累。
虽然骨质疏松症是可以治疗的,但日常预防比治疗的意义更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防治措施有:
首先,要补充钙质。高钙饮食可以防止骨质丢失,降低患者骨折发生率。一般来说,每天需要从饮食中摄入500~800毫克钙质,可减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平日应该注意多吃些豆制品和新鲜蔬菜,多喝点牛奶。因为这些食品含钙质较多,每100克豆腐含钙124毫克,每1毫升牛奶含钙量为1毫克,牛奶是良好的钙源。为了促进钙的吸收,还应多晒太阳,或服用维生素D。对于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每日给钙必须为正常人的两倍以上,即每日给钙1000~1600毫克,在给钙的同时最好每日给予维生素D1000~2000单位。
其次,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足够的户外活动和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化骨骼,减少骨质耗损;不活动反而会导致骨质丢失。所以,老年人要坚持经常到户外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但要小心谨慎,严防跌倒碰伤,动作应轻柔缓慢,不宜做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