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医学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狭窄导致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而死亡。50%患者死于起发症状头1小时,尽早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1.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男性32例,女性62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4岁。
1.2 症状表现 有典型症状患者61例,不典型症状患者27例,其中接诊已昏迷、休克的患者35例,接受院前溶栓2例,安全护送介入中心或住院治疗60例。
2.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2.1 一般急救护理
2.1.1 评估病情 询问患者发病原因、主诉症状,检测生命体征(TPR、Bp、瞳孔、神志),考虑心肌梗死或可疑心肌梗死,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心率变异或ST段改变等,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急救护理,若发现患者室颤或心跳停止即予除颤等相关处理。
2.1.2 吸氧 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4~6L/min,合并左心衰时可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酒精高流量吸氧,吸氧可使心肌缺氧状态改善,避免面积扩大,减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
2.1.3 镇静止痛 遵医嘱予杜冷丁50~100mg im或吗啡2~10mg iv,解除疼痛,避免因疼痛反射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躁动等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加重病情。
2.1.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采用留置针,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纠正心律失常等药物,如硝酸甘油、西地兰、速尿、可达龙等。严明观察病情监控入水量:予多功能心电监护,每10~15分钟测量及记录生命体征,保留尿管记录出入量,及时发现患者血压下降、尿少、心率失常等症状,病情加重立即报告并作相应处理。
2.2 院前溶栓治疗护理 溶栓越早越好,《急性心梗今日护理》文献报道:“急性心梗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者,冠脉再通的成功率可达70%~50%,若发病1小时内接受溶栓几乎不发生心肌坏死”。故对心肌梗死的患者入院前尽早溶栓意义重大。对有剧烈胸闷等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心电图ST段明显呈躬背抬高,无内脏出血或近期无手术及外伤史的患者,立即遵医嘱溶栓:口服阿司匹林0.3g,5%GS100ml尿激酶100~150万单位静脉滴栓,30分钟滴完,溶栓前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电图情况,以便用药后作比较,溶栓后注意观察胸痛有无缓解,心电图ST段是否恢复或下降等。
2.3 做好院前PTCA PCIs术前准备,安全护送患者入院
2.3.1 院前冠脉造影PTCA、PCI术前准备 ①备皮:双侧手至腋窝区,双侧腹股沟至大腿上2/3;②碘过敏试验;③术前遵医嘱用药以及完成实验室检查;④备好相应急救用药、如安定、地塞米松、吗啡、可达龙等。
2.3.2 安全护送患者入院治疗 护送患者入院前,必须先进行病情评估,测量生命体征1次,评估输氧管、导尿管、静脉留置管等管道是否固定通畅,记录患者转送评估单。然后携带院内诊箱、简易呼吸面罩、气管插管用物、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等急救用物,在医生护士护送下入院。途中注意询问及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监护仪等情况,一旦发生险情立即突入抢救。护送入病房做好交接班。
3.讨论
3.1 注意观察发现心肌梗死的不典型症状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表现为心前区栓性绞痛、濒死感、心悸、心率加快、气短、烦躁不安、出冷汗、肢体湿冷、面色苍白、突然昏倒、意识丧失、抽搐、甚至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典型,就诊及时,容易判断,但不典型心肌梗死症状,如牙痛、肩背痛、腹痛、恶心、呕吐、强烈便意感、莫名的发怒与恐惧感等就不容易判断。部分患者出现以下不典型的先兆症状如:①感觉疲乏,休息也不能恢复。②胸闷憋气、心慌、头晕不出现胸痛。③喘憋、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这些不典型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男性30岁以上出现症状,就诊时应常规做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仔细观察。
3.2 教会患者自我预防和采取措施处理先兆症状
3.2.1 心肌梗死先兆症状的处理 心肌梗死先兆多出现在病前2~3天,一旦发现先兆症状,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①停止运动和体力负荷,消除紧张,协调工作与休息的关系。②当有心绞痛等先兆症状出现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2分钟生效。③迅速就诊。
3.2.2 自我预防 冠心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是必然结局。冠心患者应长期坚持服药,适度锻炼,改变生活方式,避免诱因(如过度疲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低温等),以防导致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