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普通病房如何做好管理?
普通病区护理管理
一、目的
高效启动临床各病区的防护程序,限制病区人员流动,保障病区的安全。
普通病区护理管理
二、适用范围
应对新冠肺炎防控的各综合性医院病区
三、执行规范
(一)病区人员出入管理的评估
1病区出入人员的类型
(1)本病区医护和工勤人员。
(2)其他相关病区医护和工勤人员。
(3)其他业务往来的来访者。
(4)患者。
(5)陪护或患者家属。
(6)临时探视人员。
(7)其他无关人员(如外卖送餐人员、无意闯人或借道人员等)。
2病区出入需求评估
(1)出入人员评估和分类:医护人员和工勤人员为必须出人人员:患者、陪护及家属为非必须出入人员:业务往来人员。探视人员和其他无关人员为不必要出人人员。
(2)出入人流量评估:根据对人员出入需求的判断结果。评估每日病区人流量范围。
(3)出入通道评估:迅速梳理病区进出通道,根据病区的人流量确定开放通道的数量和位置。
(二)管理原则
1.所有出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监测体温。
2.人员限流,对不必要进出的人员进行隔断管控,如严格禁止外卖送餐人员、无意闯入或借道人员等。对非必须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管控。
3.尽可能安排单通道出入,由专人测量体温并登记。同时预留安全通道备用。
(三)病区人员出入管理的干预重点
1患者/陪护管理
(1)患者/陪护进人病区前,需佩戴口罩并进行“三询问”:
近期是否曾到过湖北(武汉) ?
是否曾接触过湖北(武汉)返乡人员?
有无发热、咳嗽和乏力?
(2)建立病区出入人员管理登记本,测量体温并登记。
登记项目包括:姓名、身份、进入目的、是否有疫区接触史、体温及联系方式。
(3)日常密切监测患者及陪护人员的体温、呼吸道症状及体征,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并处置。陪护人员有发热(T> 37.3C)、咳嗽和疫区接触史者不能进行陪护。有发热者引导其去发热门诊就诊,有疫区接触史者立即隔离并上报医院。
(4)住院病房严格执行24小时门禁,患者凭腕带出人病房。
(5)限制陪护人员。若因病情确需陪护,则严格控制为1人,相对固定,凭陪伴证出人。在疫情控制期间,原则上取消探视。
(6)患者在院期间不得随意在各病房走动或离开病房。如因特殊需求离开,应向主管医生报备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7)住院期间患者及陪护人员均需按要求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
2医务人员管理
( 1)排查和监测病区固定人员:排查本病区工作人员近期有无疫区接触史,如有接触史应联系院内相关人员会诊,按要求进行居家隔离等处置后,无异常者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工作人员无疫区接触史但有发热、咳嗽等,应立即上报并处理。
(2)本病区工作人员每次进人病区时在门口出示工作牌等身份证明并进行体温监测。
(3)外病区或外院工作人员进入都需对其进行“三询问”:近期是否曾到过湖北(武汉)或是否曾接触过湖北(武汉)返乡人员?有无发热、咳嗽和乏力?为何进人本病区?随后再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人病房。
高风险护理操作该如何规范操作?
高风险护理操作管理
一、目的
针对气管插管、吸痰及雾化治疗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及飞沫的高风险护理操作,做好隔离防护,安全实施护理操作,有效防止新冠病毒感染。
二、适用范围
应对新冠肺炎防控的定点医院各病区。
三、执行规范
(一)高风险护理操作的识别
1.高风险护理操作的定义
(1)可能被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的操作。
(2)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2.常见的高风险护理操作
吸痰护理、雾化吸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护理、动静脉穿刺、气管插管、鼻/咽拭子标本采集等。
(二)高风险护理操作的防控原则
1.操作中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需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长袖隔离衣,戴乳胶手套。
2.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护理操作( 开放式吸痰、气管切开护理、无创通
气、雾化吸人、气管插管、咽拭子标本采集等)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在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的基础,上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
(4)穿防渗长袖隔离衣和防护服,戴双层乳胶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即每小时至少要换气12次的负压病区,或至少达到160升/秒1人的换气量的自然通风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高风险护理操作的操作要点
1.吸痰护理
( 1)对于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患者,原则上使用密闭式吸痰技术。
(2)痰液通过传染病区设定的标准污水排放管网排放。若无,痰液收集器中加入20 000 mg/L含氯消毒液,按痰、药比1: 2比例,作用2小时后,及时倾倒人患者卫生间下水道,立即冲走。
2.雾化吸入
(1)非负压病区不建议通过雾化吸人途径给药,以防气溶胶的产生和聚集。
(2)不具备负压病区条件又必须进行雾化吸人时,需使用面罩进行雾化,开窗通风。不能通风者在每次雾化后,在每日2次室内循环风消毒的基础上追加循环风消毒和房间内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3)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需雾化吸人治疗的,应使用螺纹T型雾化装置,串联于呼吸机管路和面罩间(图8)
3.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1 )在呼吸机端口连接细菌过滤器。除送气端口外,尤其是注意在排气孔前端加装过滤器( 此时关闭主动湿化装置),并在阻力增大时及时更换(图9、图10)。
(2)无创呼吸机管排气孔方向不能正对患者或医护人员。
(3)每日3次呼吸机表面擦拭消毒(使用2000m/L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4)终末处理:再次按照上述方法对呼吸机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更换呼吸机机身内置过滤膜及外接细菌过滤器。在未进彻底内部清洁消毒前,该呼吸机明确标识,仅限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使用。
(5)使用一次性管道,一人一用。使用后管路装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盛装,并标明“新冠病毒感染”字样,按医疗废物处理。
(6)对于重复使用的各种接头,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标明“新冠病毒感染”字
样,密闭运,送至洗浆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4.气管切开护理
(1)行气管切开护理前应充分吸痰。
(2)清洗气切伤口时,不要拆下封闭式吸痰管,避免操作中患者痰液喷溅出管路外。
(3)操作及更换封闭式吸痰管时,动作轻柔,避免刺激引起患者咳嗽。
5.动静脉穿刺
(1)建议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给药,减少穿刺频次。若有条件,使用无针式接头。
(2)无需96小时常规更换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加强对穿刺点周围观察,出现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更换留置针。
(3)动静脉穿刺过程中,操作规范,严防锐器伤发生。
6.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配合时,安排能顺利完成该操作的最低护理人员数量。
(2)强烈建议使用一次性球囊在气管插管前行手动通气。若为循环使用球囊,使用后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标明“
新冠病毒感染”字样密闭运送至洗浆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消毒灭菌处理。
7.鼻/咽拭子标本采集
(1)环境宽敞,通风良好。
(2)限制操作间人数,由操作者单人完成。
(3)每日3次操作间物体表面擦拭消毒(使用2000 mg/L含氯消毒液),每日2次空气消毒。(来源:护士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