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卧病床的老人最容易患褥疮,如何预防和照顾褥疮患者呢?专家指出,做到两小时翻身,及时除污是关键。
A.褥疮是怎么形成的?哪类人群容易得褥疮?
长期卧床、翻身活动不方便及肢体感觉障碍的病人最易发生褥疮
王婆婆今年60多岁,前几年由于脊椎手术而一直截瘫在床,近段时间突然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当医生给她进行全身检查时,发现她的尾骶、腹股沟、会阴部、臀部的褥疮深度溃烂。原来王婆婆截瘫在床,大小便失禁,子女却疏于照顾,每天只给老人打尿包,且没有及时给她换洗,使得她的皮肤长期浸泡在屎尿中,导致发生严重的褥疮溃烂。
后来,王婆婆被送到老人院。经过10个月的专业精心护理,现在,王婆婆的褥疮已基本上痊愈,身体状况出现了根本性好转。
医师介绍,昏迷、半身不遂或下肢瘫痪的病人最容易得褥疮。由于病人无法自行翻身,背部、尾骶部、脚跟部受压、摩擦而形成溃疡,继而烂至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导致骨髓炎,严重的将并发败血症而死亡。褥疮的医学名称叫压力性溃疡,因为造成溃疡的主要原因就是压力。“这个压力不是普通的压力,而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压力。很多人以为‘长期’的意思是起码两三天或者更长,但实际上‘长期’指的仅仅是两小时。也就是说如果对身体某个部位施加持续性压力达两个小时,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其实皮肤内部的细胞和血管已经开始损毁,这就是褥疮的开始。”
健康人每天睡觉经常超过8个小时,电脑族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为什么没有生褥疮呢?“一个身体健康的人,特别是神经系统完善的人,无论是睡觉还是坐在椅子上都不会从始至终一动不动。当人们以一个姿势待的时间长了,身体就会感觉到不舒服,并且及时作出调节。比如说,睡梦中翻身、坐的时候挪挪屁股。
其实这些都是健康人的本能反应,人们一般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完成,所以不会生褥疮。而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感觉迟钝或者无法动弹,所以不会自动去调节身体,这就是为什么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老人是褥疮高发人群的原因。”
B.怎样预防褥疮?护理人员应该掌握哪些护理常识?
做到两小时翻身,及时除污很重要
专家指出,为防褥疮发生,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耐心、细心、专业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四个护理常识。
两小时翻身:两小时翻身法是目前国内外预防褥疮的主流方法。定时用温水擦身或用热水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间歇性地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褥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一般卧床病人每1~2小时翻身一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一次,左、右侧卧、平卧、俯卧位交替进行,并用软枕、气枕、水枕、气垫圈、海绵圈等垫在骨突出部位,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作用。
及时除污: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及时为其清除排泄物,避免因潮湿刺激皮肤。被排泄物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应及时更换,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以免感染。要勤洗浴、勤换衣裤,保持皮肤干燥、光滑。皮肤褶皱处扑上一层薄的爽身粉,以减少摩擦力并吸收潮湿。大便失禁者,要及时洗净肛周皮肤,涂上强生婴儿护臀粉或护臀霜,即可有效防治肛周和会阴糜烂、湿疹;小便失禁者可使用高颈透气接尿器;
细致检查:老年人反应迟钝,因此要严密细致地观察全身皮肤状况,特别要注意褥疮易发部位的皮肤情况。对卧床病人要进行被动运动、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加强营养:长期卧床患者,有疾病消耗加之营养摄入减少,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出现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患者有近75%容易发生褥疮。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如病情允许尽量用肠内营养;若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要时结合静脉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和白蛋白;在给足肠内营养过程中,加强对患者排便观察,避免排便次数过多和失禁时粪便对皮肤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