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是一份职业,新鲜的职业,一份以专业方法帮助人的职业,有着它独有的魅力。社工介入妇联系统工作,让妇联工作更添活力,让求助妇女获得更好的帮扶。下面以一则案例展示社工为家暴妇女服务的过程。
一、案例背景
(一)个案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小红(化名)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4年3月14日
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情况:已婚
职业:工厂普通工人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
服务对象遭受家暴,报警处理,警察转介到东莞石排镇妇联。服务对象遭受家暴,情绪低落夹带伤心、恐惧,害怕自己会一时冲动杀掉丈夫。
2、家庭资料:
服务对象和丈夫都是39岁,育有一个11岁半的儿子,在石排某小学读书。
3、心理及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情绪激动、委屈、焦虑、矛盾同时存在。服务对象既想立即离开石排又想拿到当月的工资。(按工厂规定当月发上个月的工资)。陈述“担心自己会杀掉丈夫,有时候看到他背影就想杀掉他,就可以一了百了。”
4、健康状况:
向来身体健康,在5月6日被丈夫暴打,眼角、手臂、大腿、小腿等部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瘀伤。服务对象陈述被打后头部很痛,无法上班。
5、行为表现:
服务对象身体受伤,请假了两天,于7日骑单车到妇联求助。服务对象是第一次报警及向相关部门求助,这些年来都是忍让着让家暴过去。
6、支援网路:
服务对象一家人在东莞打工,没有其他亲戚朋友。只有工友,但是服务对象觉得家庭暴力是丑事从来没有跟人倾诉过。服务对象觉得这个事情也不好对亲戚述说,支持系统薄弱。
7、曾经采取过的行动及成效:
服务对象述说结婚十多年来遭受丈夫暴力对待,一直忍着,默默流泪。丈夫赌博输钱,服务对象不给钱就被丈夫打。丈夫不工作,服务对象教育一下都不行,不给钱他,丈夫就会打她。
二、分析预估
(一)、问题预估
1、情绪问题:服务对象情绪极度矛盾,害怕见到丈夫,想立刻离开东莞,但是小孩还在上学,担心影响小孩学业。服务对象遭受家暴的负面感受急需排解,社会工作者需要耐心倾听,理解其感受。同时服务对象非理性信念急需排除,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服务对象支持,排解忧愁。
2、婚姻问题:服务对象不想面对婚姻问题,思维混乱。婚姻出现问题,找不到人倾诉,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其理性看待婚姻问题,协同服务对象正确处理婚姻问题及提升服务对象应对婚姻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分析与理论支持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强调每一个人应该受到尊重;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具有参与与被聆听的权利。社会工作者面对家暴妇女要遵守平等、尊重、接纳、保密等专业伦理,为受助者提供适切的情感支持。大多数受暴妇女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在妇女不希望熟人知晓的隐私面前,社会工作者可做她们的倾听者,为受暴者排解心理担忧,起到独特的作用。
2、优势视角与抗逆力
优势视角强调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他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注重关怀、照顾和脉络。抗逆力从优势视角挖掘服务对象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个体在经历痛苦和危机时可能伴随着成长,个体面对的困难甚至创伤性事件导致个体具有更大的信心或者处理逆境的能力的提升。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总体目标:
在人本主义理论、优势视角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服务对象最终能理性看待自己的婚姻,逐步走出家暴的影响,能自己做出合理选择及提升应对家暴的能力。
各项目标:
1、恢复健康、平衡的心理,正确看待及理智地处理目前的家暴事件。
2、懂得运用法律、借助警察、妇联、社会工作者等社会支持网络。
3、明白法律上对离婚的规定、清楚离婚程序及离婚后果。
(二)服务策略
1、与服务对象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接纳、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清楚服务对象的诉求,疏导其负面情绪。
2、给予服务对象情感支持,教导法律知识,协助其理性看待婚姻问题。
3、根据服务对象的选择,社会工作者陪伴其一起去面对、解决婚姻问题,给服务对象输入生活的希望。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介入重点:清楚服务对象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理解接纳服务对象,耐性倾听其述说。
过程内容:服务对象哭诉十多年来丈夫的种种不好行为,赌博,不工作,暴力。社会工作者通过询问服务对象的年龄、工作、老家等事情,和服务对象建立关系,营造轻松的氛围。接着了解清楚服务对象的需求,是想离婚还是希望调解。然后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决定,提供法律知识及忠诚的建议。在服务对象觉得家暴是丑事不愿意到照相馆拍照,社会工作者没有指责,乐意帮忙拍照并答应帮忙洗照片。
同时服务对象面临另一个问题:希望立刻拿到工资就回老家去,一刻也不想见到丈夫,认为呆在这边迟早会出人命的。问题是如果服务对象现在离职就会被扣除半个月的工资,除非是提出辞职满一个月再离开。同时,小孩交了本学期学费,还有一个月时间这个学期就结束了,担心离开影响小孩的学业。
社会工作者清楚了服务对象需求,服务对象要离婚,而且必要是回老家起诉离婚。现在希望结算完工资又不影响小孩学习的情况下离开东莞。社工评估服务对象跟丈夫没有和好的可能,服务对象受昨天被打后,害怕才想立刻离开。社会工作者勉励服务对象:“是否可以做完一个月再离开呢?而且小孩也可以多学习一个月,那时候学期也接近结束了。”服务对象很犹豫,很为难,觉得一刻也不想跟丈夫在一起。社会工作者用同理心技巧回应,继续倾听她述说,尊重服务对象自决。同时建议服务对象咨询家人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利用优势视角理论鼓励服务对象重视动用家庭资源,加强其支持系统。在社会工作者的鼓励下,服务对象打电话给亲戚。服务对象把这个疑难跟亲戚说,亲戚也建议她多做一个月。最后服务对象决定明天回去辞职,一个月后再离开。社会工作者叮嘱服务对象在回老家前小心保护自己和小孩,不要跟丈夫谈离婚。
第二本阶段介入重点:运用优势视角理论,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婚姻问题,引导服务对象理性看待婚姻问题。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从这次暴力事件中看到她的成长,鼓励其要自强自立,照顾好小孩和她自己。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要求,提供离婚起诉书样板,教导其如何写离婚起诉书。
过程内容:社会工作者在前天已经帮服务对象洗好被打的照片,在见面时,把洗好的照片给服务对象。服务对象跟社会工作者聊起8日丈夫还是打自己了,原因是他赌博输钱了,抢银行卡取钱。结果卡被服务对象抢回来了,却被丈夫踢到了腰部,身体很痛。社会工作者鼓励其要保护自己,先去看医生,拍个片子,必要时报警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把离婚起诉书样板给服务对象,并教导其如何去写。建议服务对象回去云南老家后在当地申请法律援助,律师会提供帮助的。
服务对象已经办理了离职手续,要一个月后才能离开这里。社会工作者安抚服务对象的情绪,劝其不要把想离婚的念头暴露出来,等回到老家在家人的保护下再去跟丈夫沟通。服务对象很坚强地答应了社会工作者。
第三阶段介入重点:了解服务对象近况,关心服务对象,给予情感支持。
过程内容:社会工作者一直惦记着服务对象的安危,害怕在一个月时间服务对象会继续遭受家暴对待。社会工作者通过电话多次探访服务对象,给予关心和支持。社会工作者一直保持与服务对象的联系,最后一次电话打不通,估计服务对象是拿到了工资,提早离开东莞了。
第四阶段介入重点(结案):服务对象回到老家,提供离婚起诉的法律知识,并提供情感支持。
过程内容:社会工作者突然收到服务对象来电,得知她先到云南了,丈夫没有跟着回去。服务对象换了手机号码,跟社会工作者报个平安,也谢谢社会工作者一路来的支持与关心。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说:“如果不是有你的鼓励和支持,自己也没有办法撑到这一天。”
社会工作者知道服务对象安全到家很开心。社会工作者关心服务对象和丈夫的婚姻。服务对象听从社会工作者的建议,之前一个月内没有把离婚的想法告知丈夫。所以丈夫没有跟着回来,保证小孩和自己安全回到老家。服务对象表示会去起诉离婚。社会工作者理解其感受,尊重服务对象选择,并让服务对象看到自己从这件事中成长了。社会工作者再次告知服务对象起诉离婚的程序及所需材料,鼓励她勇敢去面对问题。服务对象谢谢社会工作者的一路陪伴。由于服务对象离开了东莞,个案就结案了。
结案后回访:社会工作者进行结案后回访,了解到服务对象于7月19日在云南和丈夫离婚了,儿子判给了服务对象。这是服务对象希望的,但是服务对象对生活的变动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工作者鼓励、支持服务对象,肯定服务对象的能力,让她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和小孩,使其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
五、总结评估
该个案充分显示了社会工作者把社会工作理念融入服务中,特别是接纳服务对象,理解其难处,持不批判的态度,帮助服务对象拍照、洗照片的过程更是凸显了同理心在个案实施中的运用。在服务对象受“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影响,这时社会工作者作为第三者,倾听服务对象的述说可以为她们分担忧愁,起到独特的作用。
这个个案目标基本能达成,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者的鼓励下顺利与丈夫离婚,取得小孩的抚养权。服务对象解决家暴行为的能力提升了,相信她会从中领悟到很多道理,对于她以后从新走上婚姻的殿堂有很大帮助。
六、专业反思
作为一名从事妇联领域的社会工作者,经常会接触到家暴的妇女求助,她们大多数不愿意与人倾诉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刚刚接受专业服务的时候,会对自己的事情有所保留,这时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和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建立专业关系这一阶段,如可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则后期工作事半功倍。如果社会工作者不能有效处理与服务对象的信任关系,专业服务将无法开展。因此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接纳服务对象,让其感受到关心,并积极的聆听,千万不要去批判她们,或者取笑她们,指责她们不去反抗等等,无条件地接纳,站在妇女的角度去理解她们的难处,专业工作才得以更好的开展下去。
在该个案中,服务对象提出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忙拍她被家暴的照片及洗照片,社会工作者并没有拒绝。看出社会工作者很用心,千万不要敷衍服务对象,口头答应却没有做就不行了。只有社会工作者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想,就会明白她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同时,社会工作者很注重服务对象利用自身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显示了“助人自助”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