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长照
学术交流
会员专区
公益项目
出版刊物
学术交流
社工
身为社工,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互称“同工”吗?
更新时间:2016/4/8 17:45:59 点击率:160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6/4/8 17:45:59 点击率:160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6/4/8 17:45:59 点击率:160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身为社工,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互称“同工”吗?
为什么社工和同事互称为同工?因为社工的起源是基督教,“同工”代表着我们同上帝一起工作。在这里说这句话,是想要表达,社工的实践一定是带着信仰的实践。
那么,社工的信仰到底是信什么?
在笔者看来,一是价值观,在实践中,我们不停的将价值观内化,这是社工与其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区别。二是理论知识,在这个新社工就是老社工,新社工没有督导带领的年代,很多新社工对专业理论持有怀疑态度。
很多社区人员常说:“你们自称是专业的,但是你们做的有我们好吗?”在督导过程中,有一个同工提出这样的话语:“发现实际工作中与书本上一点关系都没有。”笔者回应:“你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你学了什么?”
除此之外,笔者还遇到过这样一些社工,书写小组计划书的时候,理论与环节设置完全不符,当询问其为什么时,社工自己也回答不出来,可见,社工对于理论的“信”度并不高,理论对于很多社工来说,仅仅是服务计划书的一部分,而不是完成服务的推动力。
很多人设计小组计划时,只是将理论一放,而小组计划中就是游戏内容的堆砌。比如镜中我理论,小组设计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写一下,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仔细了解镜中我理论。这个了解不是了解谁(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什么书(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提出的,而是要了解具体这个理论的几个操作步奏和改变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改变机制是要让案主客观的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反思如何改变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所以设计活动方案,就需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下去,在活动方案中,将抽象的镜子具体化,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
例如第一个层面的展现,通过陈述情景,想象他人的认识。先陈述自己理解的别人对他的认识。如画图的游戏,可以陈述或者展现出一个情景,比如一个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人摔倒了,他会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通过游戏让他陈述这样的认识和评价,另外一种就是。让组员提出一个抉择情景,组员可以列出情景同时反思。
层面二,可以将第一步层面的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让组员互相评价他人所看到的“他人的认识和评价”。比如,之前的游戏——画图,可以由组员分别展示自己的图画作品,与他人分享,同时组员给予反馈,互相之中相互验证“自己所认为的,别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和“事实上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游戏二,可以通过将前面所有列举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然后验证“自己所认为的别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和“事实上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
层次三,就是通过进一步的角色扮演或者小组讨论,让组员们回归或者认识和了解到正确的自我,开始学会如何来客观的认识或者说是改变自我在别人中的形象或自己所认为的别人眼中的自己。这个就不具体举例了。
当你觉得实际工作中与书本上的没什么关系,或许是时候重新思考一下到底学了什么。
【
返回
】 【
打印
】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
133021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