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社工
如何对新社工开展督导工作?
更新时间:2019/9/2 16:41:03  点击率:801    字体大小:
  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就郑州本土而言,近几年社工行业发展较为迅速,购买服务区域扩大、领域拓宽、经费增长,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各种行业规范及机制建设也不断完善,但由于各种客观主观原因,社工行业人才流失、机构人员流动现象亦十分突出。
  因此,社工机构会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新社工”,这些“新社工”如果能够快速融入机构,尽快适应工作并获得专业成长,那么他们对于机构的归属感,留在社工行业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强,优秀者亦有可能成为未来行业的佼佼者,为机构做出更大贡献。所以,对于这些“新社工”的督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先界定一下“新社工”的范畴,根据笔者所了解到的本机构“新社工”的大致情况,在本文中我们将新社工分为以下两类:
  1)本专业,无实务经验,刚刚从事社工行业(包含刚毕业以及毕业一定时间,从其他行业回归的人);
  2)非专业,无实务经验,刚刚从事社工行业(主要包含从其他行业跨界而来, 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由此可以发现两类人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社工实务经验为零的“社工新人”。
  回归重点,那么面对“新社工”,到底如何开展督导工作呢?笔者将从督导流程、督导内容、督导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督导流程
  1.建立关系,了解社工基本情况,介绍督导角色与职能
  在督导之初,与社工建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督导一般通过面谈了解社工的工作经历、专业背景、目前工作情况、从事社工的原因及期待等,营造轻松的氛围,这样有助于督导对被督导对象有更全面的认识,为督导计划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同时,督导也需要向“新社工”说明督导是干什么的,可以为社工提供哪些帮助,即督导角色与职能,促进相互熟悉。
  2.订立督导契约,制定督导计划

  在有了初步了解后,督导可以与被督导对象共同订立督导契约,包含督导内容、督导频次、督导需求及督导记录的提交要求、双方职责以及其他需要双方共同遵守、配合保证督导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关事项。

  同时收集新社工督导需求,协助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年度或阶段性的督导计划。

  3.督导工作介入
  此部分主要是督导工作具体实施,基本上可围绕两大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新社工”在每次督导时提出的督导需求给予回应。

  另一方面是督导根据对社工的了解以及岗位/项目的具体设置及工作开展阶段认为社工需要掌握的有关知识、能力与技能,以便社工的部分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获得情感支持,同时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4.督导反思与总结,评估与提升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督导工作中亦是如此,督导需要定期跟进社工工作进展,评估督导效果,总结经验与不足,适时调整、完善督导计划,提升督导效果。同时带领被督导者回顾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帮助被督导者更加清醒的把握自我,加强自我改进

  那么,具体到单次督导时,一般可采用以下流程:

  1)说明本次督导安排,包括主要环节及议题、时间安排等;
  2)了解近期工作情况,跟进上次督导后工作进展、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及问题解决情况;
  3)围绕议题开展督导,并就督导过程中提出的新议题予以讨论和回应;
  4)督导带领社工进行总结,回顾本次督导内容,巩固督导效果;
  5)明确下一步工作任务及可采取的行动策略。

  二、督导内容

  社会工作督导具有三大功能,即行政性、教育性、支持性,那么相应的督导内容也可以分为以下三大方面

  (一)行政性
  1.协助熟悉机构概况与制度、工作环境,项目/岗位设置,了解工作内容及要求,促进更快的团队融入与工作适应;
  2.定期的服务跟进与监控;
  3.做好与机构领导、部门主管及用人单位的沟通协调,为社工工作开展争取更大支持。
  (二)教育性
  1.社会工作价值观、原则、职业伦理等内容;

  2.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及实务技巧的学习:三大工作方法,具体理论模式及技巧、具体服务人群/领域专业知识等;

  3.专业文书与服务案例撰写,提高文书撰写的规范性、专业性;

  4.项目管理与规划;

  5.其他实务工作需要的有关指导:资源链接、需求调研、年度计划制定、新闻稿撰写、利益相关方关系处理、成果手册制作、成效报告等。

  (三)支持性

  1.协助被督导者适应和处理工作中所带来的挫折、不满、失望、焦虑等各种情绪,增强被督导者的自我功能。
  2.给予关怀和支持,让被督导者在工作过程中有安全感,并愿意尝试新工作。
  3.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激发被督导者的工作情绪和士气,并对机构逐渐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4.给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其对专业的认同,进而愿意持续投身于社会工作行业。

  三、督导方式

  至于督导方式,可采用个别督导、团体督导、朋辈督导,以及案例分享、现场示范、焦点小组、专题培训、工作坊(沙龙)、外出学习参访等多种形式,具体视被督导对象情况及督导本人自身擅长技巧和掌握的资源来定。

  以上内容是笔者参与督导工作坊与其他社工们一起头脑风暴的成果汇总,希望能对从事督导工作的准督导们及实际承担部分督导职能的社工主管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社工路上,一起同行!

  来源:社工客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