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长照
学术交流
会员专区
公益项目
出版刊物
学术交流
社工
为残障人士开启新生活
更新时间:2020/1/13 17:13:52 点击率:1410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20/1/13 17:13:52 点击率:1410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20/1/13 17:13:52 点击率:1410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带着希望和喜悦,他们带来喜悦的方式有属于自己的印记。有的人一开始就注定能够活得灿烂,欢声笑语,有的人却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被接纳,融入他人的心。
小开(化名)是西樵镇爱心工场的学员之一,我们与她交谈时,目光总会落在她布满老茧的双手上。她总说这是她常年干活留下的痕迹,不难看,不阻碍干活。在小开爽朗的谈话中,你很难想象她进入工场之前的沉默寡言,她曾是一位拒绝与人交流的残障人士。
初见:一个不爱表达的女孩
小开原本与大多数人一样可以正常上下班,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以自力更生的女生。但是生活的幸福轨迹却被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改变了。
在工作期间,与同事的误会不得不让小开离开工作的环境,待业在家。从那以后,小开沉默寡言,她不停地用家务麻痹自己,重复收拾,不停地擦洗家具,甚至跑到街上捡破烂并把它们存起来。
各种奇奇怪怪的动作让姐姐突然意识到她精神状态的糟糕,不得不带她去看医生。三级精神病这一诊断结果给小开的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姐姐只好停下工作照顾小开,原本幸福热闹的家庭一下子变得沉默了。
小开的精神状态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迅速枯萎,平时的沉默寡言让她与身边的人渐行渐远。
我初次见到小开时,她坐在家里的角落里,见到我只是笑笑点头,一句话也不多说。沟通过程中,小开时不时搓动双手,说话声音略显颤抖,姐姐也紧张向我们解释她的精神状况,希望得到我们理解。
聊天时,我不小心将水杯打翻了,小开表现出焦急的情绪,不停地用抹布擦拭桌面,生怕出什么状况。紧张的情绪,重复的动作让我意识到小开精神状态十分糟糕。
我向小开家人了解基本情况后,建议她来爱心工场进行自理行为、社交行为的康复,让她接触更多的人,缓解精神压力。
进入爱心工场前,小开的生活状态
接受:原来这里有很多一起努力的伙伴
初到工场,小开看到这么多学员,一下子害怕起来。在结束日常的早操后,我发现小开躲在墙边,只是静静地看着其他学员交流,不敢主动靠近学员。
胆怯的小开告诉我:“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他们好热情,但我还是有点害怕。”小开作为精神病患者,长期活在家人的照顾下,很少与外界人士接触,在融入社会中有一定的障碍。
我决定用游戏的方式让小开放下心结。一对一的游戏帮扶环节,她与学员合力完成游戏挑战。一起完成拼图游戏时,我看到小开尝试动手了,帮助其他学员。小开有了第一次的交流尝试。当学员们拉着她的手欢呼时,她真切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自我介绍环节中,小开在大家的掌声中大胆地介绍自己,学员们温暖的举动让小开意识到要开始转变自己。
一周的适应期后,小开主动向我倾诉,之前的工作经历让她害怕与人接触,不敢主动跟其他人说话。但是来到工场,她发现原来这里不一样,这里有一起努力变好的小伙伴。在一次生日会活动中,我向学员征集心愿时,小开告诉我,很幸运认识到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接受她。“接受”成为了小开的关键词,她希望融入爱心工场大家庭,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她。
加工,搞清洁,去福利中心做活动,与志愿者一起参加游戏,义卖摆摊……这几年通过爱心工场的生活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社区活动参与等一系列活动,小开慢慢地放开了自己,精神状态相对放松,主动成为学员心中的大姐姐,帮助其他学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能够打开心扉与人交流,学员都喜欢她这位大姐姐。小开的生活不再单单是张白纸,而是开始有了点点色彩。
放松:提供教育康复课程,释放压力
如果生活是一幅画等待着我们去添加色彩,那么小开的生活开始由她自己画上精彩的一笔。
爱心工场定期为学员开展艺术治疗课程,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画在纸上让学员的精神得到放松。根据小开目前的精神状况,我建议小开参加艺术治疗课程,让她尝试将压力释放在画画上,释放心里的压力,同时为她增长绘画技能。
当小开拿到画笔时,她胆怯地对我说:“长这么大第一次尝试绘画,我担心画不好。”我鼓励她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的心态画画,小开就像一位好学的学生,通过临摹描绘,画出一张又一张的山水国画。更令人惊喜的是,小开画的《屋社旧韵》在南海区残疾人文化节获得了优秀奖。
原来,她已经慢慢地改变,从开始尝试到大胆作画,在绘画课上,总会看到小开身上那股学习的劲,学习绘画让她开始慢慢变得自信起来,谈起绘画时总会看到她爽朗的笑容。
小开的《屋社旧韵》在南海区残疾人文化节被评为优秀作品
走出:化身志愿者参与长者送餐计划
3年的学习,小开的生活开始变得不一样,原本抗拒与人接触的她和平常人一样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结识到一群阳光努力的学员,看到身边熟悉的人她主动打招呼,她主动融入这个社会,不再把自己封闭起来。
2018年的夏天,西樵镇爱心工场与樵园幸福院达成合作,成立长者送餐服务队,让学员为独居老人义务送餐。我看着手上的学员名单,小开的名字掠过眼前,想起了小开的经历,如果能以送餐的形式让小开走出工场,融入社区生活,会不会让她收获到更多的信心呢?我决定跟小开谈谈这个想法。
“如果让你走出爱心工场,帮附近的长者送餐,你的想法如何?”坐在个案室里,我与小开面对面谈。
小开听到后,低下了头,沉思了几分钟,好像在思考该不该做这件事?
看到小开犹豫的眼神,我更加想要解开小开心中的顾虑,“我们要试试走出工场,不单单在工场学习锻炼。‘走出去’才是我们融入社会生活关键的一步。长者送餐计划能够让你有更大的收获,你坚持送餐一个月,你会找到做这件事的答案。”
小开带着犹豫,开启了她的送餐之旅。第一天送餐的中午,她背上了红色的送餐包。对她来说,这个红色的送餐包不仅是几个饭盒的重量,更多的是她踏上这个送餐路上未知的恐惧和责任。
我清点饭盒数量后,帮她背上送餐包,拍拍她的肩膀,对她说:“加油,期待你的答案。”她点点头,转身去送餐。
每天中午,我都看到小开送餐的身影,她的肩膀开始承担责任,背负的不单单是送餐的饭盒,更多的是传递出自己积极努力的正能量,用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
一个月后,小开主动找到我,笑着跟分享送餐的趣事,她的身上仿佛闪着自信的光芒。“我找到答案了,他们虽然不认识我,但是我主动告诉他们我是谁,我在做什么,他们都好开心跟我说话聊天。原来我是受欢迎的!”小开激动地说。
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这些小小的举动,无疑让她更加坚定地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积极,阳光,自信。这就是她坚持化身志愿者,坚持为长者送餐的理由。
遗憾:我想要一份工作
融入社会还有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让残障人士在社会平等就业?爱心工场作为庇护性就业训练场地,让学员能够习得操作性技能,提高工作能力。
通过几年的加工学习,小开已经熟练自如,每当厂家送来加工品,总能充当领头羊,带动身边的学员,和他们按时按量完成加工任务。在进行康复教育期间,小开的成长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我能出去工作吗?”小开主动找到我们,想听听我们的建议。原来,小开在搭公交车上班时,看到招聘信息,心里起了应聘的念头。看着小开期盼的眼神,我也要为她尽一份力:“我们试试!”
来到招聘会,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我和小开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分析一堆招聘信息。
“这间企业合适,他们有招聘清洁工,我合适。”小开的眼神仿佛发着光,想要抓住这次机会。
“您好,我们想要应聘这个岗位,但是我是……”
招聘的人还没听完小开的自我介绍,便抬起头说:“不好意思,我们暂时没有适合的岗位。”
小开只能继续应聘下一个岗位。
“对不起,我们这边招满了。”
“我们只针对肢残人士设置岗位,你暂时还不符合条件。”
“你的能力暂时不符合应聘需求。”
一次又一次的拒绝,让原本信心满满的小开疲惫了。
“原来这么难,我只是想要一个工作机会。”小开失望地说。我拍拍她的肩膀:“我们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就业方法。”
就业对于小开来说,是一条留在心里的遗憾。
尝试:当一名实习员工也是一种成长
如何让小开等残障人士真正外出就业,我们做了很多尝试。
2018年“企”心协力——岗位共建实践计划项目的实施,小开终于得到一个全新的机会,去展现自我。社会上的爱心企业对学员关注度大大提升,与爱心工场共建学员实习基地,搭建就业平台,让学员有机会将学到技能用到实处。
在推荐外出实习前,我对小开的家人进行家访。对于外出实习,小开的姐姐非常感激地说:“原本我们以为她只能呆在家里,幸好有你们给予机会,我们非常支持和赞同她再就业。”
家人的支持,我们的鼓励,热心厂企的支持,小开深深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对再就业充满干劲。通过资源链接,我们成功与金箭职业技术学校达成合作关系,为残障人士提供职业技术指导。
小开已接受两个课程的学习,已获得西式面点师的结课证书,目前正接受汽车美容技能培训,累计已接受40个课时的学习,在职业技能上的进步,已经踏出外出就业的第一步。
在我们的推荐就业下,小开来到了实习基地,开启一场全新的职场历练。厂企的支持,员工的指导和包容,我们跟踪回访等多方资源的参与让小开逐渐在工作中获得愉悦感。小开每次实习完回工场,总会拉着我们分享实习学到的新技能,介绍新认识的朋友。自信爽朗的笑容让我们感受到这群孩子开始被更多人接受,他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开始找到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实习开心吗?”我问小开。
“我很开心,因为这是难得的机会,我会认真工作,珍惜这次实习,而且同事对我很好。”小开爽朗的笑脸让我们觉得为这群特殊孩子搭建就业之路是非常值得的。
结束访谈后,小开又开始投入工作了,她的努力让自己重新获得新的生活。真正地融入社会从来都不是残障人士一个人在奋斗,残障人士自己在努力,但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接纳。
请记住,获得新的生活需要靠小开他们自己,但让他们获取更多自信的人也许就是给她微笑的你。
(来源:
社工客
)
【
返回
】 【
打印
】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
133021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