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社工
面对疫情,学校社工可以做什么?
更新时间:2020/2/13 23:19:14  点击率:1670    字体大小: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社会都按下了暂停键,学校停课,孩子们在家中度过了一段超长假期。面对疫情,家长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疫情资讯和自媒体各方声音传来的对疫情的解读,加上每日足不出户居家隔离,成年人尚且对这场疫情感到恐慌无助,情绪心理受到影响,孩子们对疫情的了解绝大部分处于一知半解,但是家长和社会的反应,也会使孩子受到极大地影响。疫情当下,为防止疾病在人群密集的学校传播,教育部门下发了延迟开学时间、提倡“停课不停学”的线上课堂模式,老师们从课堂走进直播间,为孩子们线上传道授业。学校社工疫情期间也无法再在线下开展服务,随之相应也调整了服务方式,线上服务积极开展。
  首先,社工结合学校德育处通过学校美篇、公众号、学生社团、家长群等来宣传科学防疫和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家长有甄别地宣传官方科学防疫和自我保健知识,同时也为提醒家长,不需要过度关注疫情,在家中不过多谈论与疫情相关的各路消息,以免将成人紧张、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家长可以白天多陪伴孩子安排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不打乱原有的生活秩序,共同与孩子一起完成作业,照顾老人、做家庭卫生清洁、家人共同参与的亲子游戏等,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同时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果孩子出现行为倒退、粘人、情绪焦躁失控等情况,不急于批评孩子,多和孩子去沟通遇到的情况,教会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其次,社工以学生心理社团为依托,在线上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正面管教、智慧父母的教育方式,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方法和知识支持。
  疫情期间,家人朝夕相处,难免会出现“相看两生厌”的家庭矛盾,对于学校社工原本一直跟进或保持联系的个案及其家庭,社工主动一一询问,家庭生活是否因疫情受到影响,案主的情况是否有变化?家里还有什么其他的需要?并嘱咐做好安全措施,转发权威方提倡的自我防护知识,有需要可及时联系社工。疫情期间,原有的社工服务线上群人数激增,随之也增加不少主动寻求社工帮助的家长,社工针对家长所咨询的孩子行为、情绪问题,家庭教育困惑、学习困难等一一单独督导,用叙事疗法和正面管教来与家长一起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鼓励家长以优势视角出发,来为孩子提供更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
  线上服务其实比线下服务更加考验着社工是否精准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及专业服务能力,在前期,线上服务最早以青少年家庭为单位,社工开展了全家总动员系列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在线上分享在家中的日常生活、全家福照片、亲子美食制作、孩子们的歌舞才艺表演等,影响一批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元宵节应景的线上猜灯谜活动,使孩子们过了一把节日仪式感满满的元宵佳节。
  但待全国上下的“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时,线上群活跃程度大大降低,孩子和家长被每日的学习和打卡、提交作业占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一时间牢骚和怨言满天飞。为更好精准把握家长和孩子的需求,社工团队设计了线上调研问卷,了解学生课余生活安排,和他们希望参与的服务类型。根据调研结果,社工链接大学生志愿者资源,设计了云课堂--公益课业辅导,由志愿者和社工一对一为有需要课业辅导的孩子提供辅导;针对家长孩子喜欢的绘本阅读,以及河南省教育厅提倡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的号召,社工根据群内孩子的年龄阶段,寻找到合适的绘本教育资源,开展“悦读好时光”生命教育绘本小组,以生动有趣的绘本阅读形式来让孩子们认识这场疫情、了解人与自然要和平友好相处、并引发他们对生命和信念的思考; 社工以增能、自助助人的角度积极发挥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开展“我是小老师”兴趣课堂小组,招募有意向愿分享的孩子们做每一期兴趣课堂的小小老师,来教同龄人学习一项手工或美食制作,从而搭建平台,丰富他们的生活。
  线上服务对很多社工来说,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但是因为有挑战,也激活并创新了社工的服务思维和工作形式。在创新思维下开展的多种形式的线上服务的开展,得到了教体局、学校和家长学生群体的认可。没有人希望疫情会发生,但是这次公共卫生危机,也同时让社工意识到,为迎接更多突发的社会事件和服务环境,我们需要储备更加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理性实践能力。
  纵观疫情防控趋势,相信不久的日子学子们可以返回课堂,可以自如地在户外阳光下奔跑,此次学校社工的线上服务,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社工的服务形式,待疫情结束后,值得我们所有学校社工一起去将服务经验沉淀下来,总结好的服务模式,反思服务中的不足,为学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务方法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来源:社工观察)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