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长照
学术交流
会员专区
公益项目
出版刊物
学术交流
社工
梁嘉琪:疫情下的社工服务
更新时间:2020/2/24 23:23:34 点击率:1559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20/2/24 23:23:34 点击率:1559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20/2/24 23:23:34 点击率:1559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近期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疾病爆发,使得全国大范围的地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如此紧张的疫情,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为抗疫而努力,尤其是工作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等。作为致力于协助他人发挥自身潜能、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的社会工作者又有着怎样的任务呢?笔者将在此分享一些在疫情期间本人所开展的工作。
笔者自1月21日接收到机构颁发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通知》后,便通过微信朋友圈、群发等方式提醒服务对象及志愿者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好防护措施。同时,佩戴口罩,对工作站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工作;优先采用线上服务的方式,减少与服务对象的直接接触。
及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一直在增加,疫情持续攀升。社工于2月2日复工,采用灵活工作的方式,主要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排查服务对象情况,利用群发和朋友圈持续编辑防疫提醒以及最新的疫情相关资讯。另外,针对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有服务对象抱怨在家很无聊,社工则提供适合室内消遣的节目和各类运动体操给服务对象;有服务对象有口罩需求却束手无策,社工则提供能够购买口罩的途径给服务对象;有服务对象出现情绪问题,社工及时介入,提供情绪疏导。抗疫再艰难,也有社工“云陪伴”。
以上是笔者在疫情期间所开展的一些服务,最基本的服务。笔者忍不住会想,疫情肆虐之下,广州虽算不上“净土(无感染病例发生)”,但是病毒易传播,居民易感染的问题,政府和民众早已十分重视,并严阵以待;那么武汉该是怎样一副光景?
我们都知道在灾难面前,物质上的需求通过政府的调配与民间公益机构的支持或迟或早总是会得到满足的。但是心理的创伤与问题对人的影响却是巨大而持久的。在武汉的社会工作者(或各地为武汉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普通民众人人自危的现象、不得自由的忧闷;还有那些病患以及病患家属对于自己或家人生命的担忧与恐惧,甚至还有那些一线工作人员连轴转地工作后出现的疲惫、对于自己可能会被感染的担心以及面对失去性命的病人的无奈与沮丧心情。解决(舒缓、安抚)这些群体的心理问题(消极情绪)对于社工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让笔者不禁思考该怎么做。
首先,心理问题要及时干预。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做“心理急救”,指的是用来减轻灾难事件所带来的初期不适感,增强短期和长期功能性适应能力的方法。在灾难出现后的几天或几周内都是心理急救的关键时期,因此,社工(特指有心理学背景或有相关经验的社工,下文同)要当机立断采取应急策略来应对求助者的消极情绪。
其次,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第一,面对普通民众,多采用安抚策略。恐惧来源于无知。多与民众分享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疫情消息、研究的重大突破、正向积极的先锋事迹、有助于放松的冥想节目、幽默有趣的搞笑视频、不出门也能玩的游戏与运动等多种方式缓解郁闷的心情。第二,面对病患和其家属,为一些因自身或家人患病而出现经济危机的人提供急需的生活支援,例如食品、治疗等;耐心倾听、同理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途径来宣泄心中的痛苦,并予以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第三,面对一线工作人员,最要紧的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可以采用轮班制,以纾解他们的疲劳。
再者,引导工作人员之间建构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的关系,用团队的力量战胜工作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来源:社工观察)
【
返回
】 【
打印
】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
133021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