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长照
学术交流
会员专区
公益项目
出版刊物
学术交流
社工
鹤童社工
更新时间:2014/8/18 11:55:45 点击率:1197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4/8/18 11:55:45 点击率:1197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更新时间:2014/8/18 11:55:45 点击率:1197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鹤童老年福利协会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开展为老服务。2007年5月,正式成立鹤童社工站。社工站秉承“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运用专业方法与模式为老人提供服务。目前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护理型养老机构的专业社会工作技巧和方法,为越来越庞大的高龄、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失能、失智老年群体服务。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确保了老人的晚年尊严。
鹤童社工站提供的服务较为广泛,包括:新入住老人的现实导向、新入住老人的沟通访视、老人生活状态访视、关爱行动、社工VIP专业评估、小组活动、个案老人辅导、个案事件介入、临终关怀服务、志愿者管理、员工的职业培训和心理舒缓等等。
对于提升现有养老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是一个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引擎。作为一个幸福的人,必然是生理方面得到满足,同时,精神上都非常充实,心理上很健康,这应该说不可否认。但现实状况是很多老年人,特别是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其吃、喝、拉、撒、睡、洗等基本生理需求都会由养老护理人员帮助完成,但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信息来源等却被动的断裂了,如,不再有同学聚会、不再有战友聊天、不再有亲朋的来往、不再有老邻居的问候等,电视逐渐地看不清了,广播也渐渐的听不到了,就连报纸也找不到心爱的眼镜来帮助自己阅读了,但正常人却认为这是自然规律,没办法的。因此,很多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已经从一个完整的人转变为失去一半的生活的人。要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质量和水平,老年人另一半的生活必须得到保持和恢复,但如何才能做到呢?社会工作者的出现能在很大程度上对老年人精神和心理的生活给予弥补,使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虽然可能身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疾病,但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幸福的在养老机构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所以说,在我国老龄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养老服务机构数量的快速增加,如何让每一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都能完整、幸福的度过晚年生活,社会工作者走上历史舞台,走进养老服务机构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必将成为机构养老发展的引擎。
此外,社工在护理型养老机构中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明显。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就是对待高龄、患病、失能、失智和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我们应将其视为正常人一样开展服务,将老人失去的部分由社工给予弥补,比如,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因为规范化、标准化的运作可能会将老年人特有的习惯或个性所忽略,造成老年人生活品质的下降,因此,社工就有这样的角色职能,为老年人增权,维护老年人自身特有的习惯或个性,使老年人和家属都满意,从而提高院舍的服务质量,提高机构入住率。
还有一点,作为社工我们要加以注意,一些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可能会导致社会关系网络断裂(所谓社会关系网络是指亲戚、朋友、邻居、同学、战友等),社会信息缺失(所谓社会信息是指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聊天等途径获取的各方信息),因此,社工的任务是帮助老年人保持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信息量的吸纳,工作方法没有固定模式,目标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住院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和家属都满意。
社会工作作为中国的新兴职业,还没有被广大的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人民群众所接受,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作为中国的社会工作者,大家都相信,社会工作的春天即将到来,社会工作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门将“老有所养”放在十分突出位置。
附:案例
案例一:为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的专业社工服务
接案:陈桂珍(化名)老人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今年八十岁,家属向鹤童老人院咨询时,老人因为骨折刚刚出院。通过家属的介绍得知,老人在骨折前已经被医生确诊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三个儿女不能正确面对老人的变化,无奈之下儿女们经由他人介绍来到鹤童咨询此类老人的照顾问题。
分析:老人在骨折前属于轻度的老年痴呆,虽然在智力和记忆力方面出现障碍,但基本可以自理,可是老人的性格发生变化让家属感到难以理解,骨折作为一个诱因导致老人的老年痴呆症急剧发展为中度的老年痴呆,丧失基本自理能力,这时候的家庭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来照顾老人。家属最终决定把老人送入机构接受专业的照顾,并通过办理入住手续的客服人员转达了希望老人能够接受社工帮助的意愿。
评估与计划:接案后,社工决定先用已经成熟的评估工具《鹤童老年痴呆症社工评估表》为陈桂珍老人在脑力功能、感官反应、生活适应、活动模式、心里情感需求、社会支持方面做一个全面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再结合老年人的特点、痴呆症的病程发展规律运用社工的理念和理论方法作出诊断并制定出符合她需求的服务计划。
对陈桂珍老人的称呼,社工采用了最通用的“陈奶奶”,第一周,社工为她提供了现实导向服务。帮助老人熟悉和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现实导向每天重复进行持续了一周,陈奶奶才基本上熟悉了现在的环境,但是还是常常要求“回家”。在这期间家属接受了社工的建议,每天保持一定的陪伴时间,并将老人熟悉的照片和习惯用的生活用品放在老人房间内,位置摆放要符合老人以往的生活习惯,减低老人对于环境的陌生感,避免对老人造成社会隔离。鹤童社工站通过实践,设计出了一系列的工具类表格,对老年痴呆症老人的测试,由弱到强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对应了可以实施的不同服务内容。例如,智力方面一级障碍我们训练老人猜谜,五级障碍我们就教老人10以内的加减法。陈奶奶的各项测试结果都集中在三级和四级,确实属于中度老年痴呆。在将评估的结果与家属进行沟通后,为陈奶奶提供服务的目标定位为:帮助老人融入机构的生活、延缓老人痴呆症的发展。服务形式主要以参加中度老年性痴呆症治疗小组活动为主。
介入:陈奶奶参加治疗小组的第一次活动是与其他三位成员进行认知训练,通过指认挂图上的水果来纠正错误的认知,强化正确的认知,同理的情况下,动物、日常用品都用作认知的训练,但是要求工具形象鲜明,可辨别性强。第二次的小组活动采用的是回忆疗法,希望老人在社工的辅助下,通过正确回忆重建自己对于家庭结构的记忆。
两次的小组活动,陈奶奶的家属都进行了旁观,在对家属与陈奶奶互动方式的观察中发现,家属经常会对陈奶奶表现出一种又爱又恨的情绪,探望频繁却每次都发生言语的冲突,充满了对于陈奶奶行为的不理解和愤怒。社工把这种情况向督导进行反映,督导经过分析推断陈奶奶的家属极有可能出现了“反移情”:当面对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有多重丧失的母亲时,家属感受到压力,当挽救母亲的努力失败后,这种挫败感就会转化为对老母亲的愤怒甚至敌意。督导建议社工同时为陈奶奶的家属提供支持服务。
社工找来关于老年痴呆症临床方面的资料介绍给家属,帮助他们理解陈奶奶的行为和表达,并将会谈中的“同理心、鼓励、对焦等”技巧给家属做了详细的讲解,帮助家属与陈奶奶建立良好的沟通。
案例二:为临终关怀老人提供的专业社工服务
鹤童老人院护理人员在杨奶奶连续三天进食量下降、精神萎靡的情况下,及时通知家属,因为老人已经九十八岁高龄,机构负责人建议就医,于是老人转入鹤童临终关怀医院-天津延安医院,当天老人出现发烧症状,医生诊断后向家属建议转入临终关怀病房,家属表示不能接受。
杨奶奶九十岁时因为罹患老年痴呆症入住鹤童老人院,在刚刚过完的九十八岁大寿生日会上,大家曾一起向老人祝福“加油!冲击一百岁!”。
面对死亡
面对死亡,人们会有发怒、恐惧、焦虑、悲伤的情绪,这些情绪在杨奶奶家属的脸上都看到了,杨奶奶因为高烧不退进入昏迷状态,已经没有办法表达她的情绪让社工知道她对于死亡的看法。
满足需求
我们与杨奶奶的家属进行了一次恳谈,医生向家属说明了杨奶奶现在的身体状况、临终关怀病房与一般病房的区别。由于一直以来都是由社工负责为杨奶奶提供服务,所以老人转至临终关怀病房这部分的服务也由社工负责。这时,家属已经受变得相对理智,而杨奶奶在转入临终关怀病房的第三天出现胃出血,医生下医嘱禁食。
作为社工,协调为杨奶奶安排了熟悉她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的护理人员,并与家属保持经常的沟通,保证老人最后的自尊。
陪伴至最后一刻
杨奶奶的情况变得时好时坏,但被病痛折磨的感觉让我们感同身受。社工在床前播放一些老人喜欢的音乐,告诉陪伴在老人身边的人一定要一直握着老人的手,时不时的亲吻老人。平时杨奶奶虽然语言障碍,但是会时常亲吻身边亲近的人。老人因为缺氧造成皮肤发紫,只能依靠吸氧和轻轻的按摩来缓解,社工请医生教授技巧,希望通过这些可以减轻死亡带给杨奶奶的痛苦和恐惧。
病情稍好时,杨奶奶还会亲吻我们的脸,露出和以前一样的笑脸,目不转睛的看着我们。慢慢的,杨奶奶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社工不断地为家属提供支持,让他们感觉已为老人尽了最大的孝心,鼓励家属之间相互支持。他们开始提前安排后事,接受这即将到来的一天。
老人去世后,社工与家属诉说了彼此的悲伤,相互之间也进行了的鼓励,我们内心都充满了对于生命的尊重。生命终将走向衰老,年迈的未来总会需要一双搀扶的手。
【
返回
】 【
打印
】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
133021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