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17日表示,目前,全国已有3.2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其中包括1.1万名重症专业的医务人员,接近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
除了提到的重症专业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医护人员来自于呼吸、感染、护理等专业。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断认识,以及对其诊断与治疗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科都渐渐参与进来,康复医学也开始展露身影。
日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派出第二批支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疗队,康复治疗师杨梦璇、李磊也在此行中,随医疗队接管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新冠肺炎重症病房。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能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活动后加重,在药物治疗和氧疗的同时需要卧床休息。但长时间卧床和制动会让患者心肺和神经系统功能进一步下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无力,形成血栓和压疮的风险显著增加。
据介绍,康复治疗师杨梦璇和李磊均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心肺物理治疗师,也是作为全国首批参与新型冠状病毒重症管理的康复治疗专业人员。
呼吸康复与新冠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导意见》中指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呼吸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与团队协同工作,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最大程度地保留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而介入的时机取决于对患者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以及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是否排除呼吸康复的禁忌证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指导意见中提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呼吸康复尚缺乏国内外的循证和研究指引。其介入必须取得医疗团队共识,即令治疗获益,过程安全,节省成本,并愿意提供协同。
什么是呼吸康复
呼吸康复也称肺康复,1972年首次出现在医学论文中,并逐渐被临床医生所接受。2013年,欧洲呼吸学会ERS和美国胸科学会ATS发布了正式声明,更新了呼吸(肺)康复的定义:肺康复是一套全面的多学科干预措施,基于详细的患者评估和个性化治疗包括但不仅限于运动、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
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准确的诊断、治疗、心理支持和教育,制定多学科康复计划,以稳定或逆转患者肺部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以期望呼吸障碍在生活状态条件下恢复到最佳功能状态。
① 肺康复面临对象的广泛性
肺康复的对象为所有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虽然肺康复最主要的疾病人群是慢阻肺人群,但其并不仅仅局限于慢阻肺人群,而是同时也包括了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疾病、囊性纤维化、尘肺等,甚至还包括了终末期肺疾病,等待肺移植及肺移植后的患者群
② 全面评估的重要性
对于患者的全面整体的评估是量身定制干预措施的基础。正如康复领域“无评估不治疗”的原则,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发病阶段、不同个体特征开展的评估项目应是肺康复的差异化研究内容。
③ 干预措施的综合性
定义明确指出肺康复手段是综合性的,而非单一的,并非一种训练方式也非某一两个技术手段。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基础,但还需要其他专业人员的跨学科团队协作,从疾病管理、症状改善、体能恢复、呼吸功能维持、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方向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并在循证依据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工具或手段。慢性肺疾病的肺外并发症,如吞咽障碍、日常活动参与受限等功能障碍,也应属于肺康复计划的干预范畴。
④ 肺康复目的的全面性与功能性
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念倡导,除了改善功能以外还强调稳定或逆转肺外系统的表现及并发症,同时注重行为模式改变导致的认知和心理问题。
呼吸康复在新冠治疗中的目标
(一)短期目标(原则上2周内)
1. 提高通气效率。
2. 提高有效肺容量。
3. 改善氧合。
4. 减少呼吸做功,缓解呼吸困难。
5. 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6. 预防身心机能恶化和增强活动能力。
7. 预防深静脉血栓、皮肤压疮等并发症。
(二)长期目标
1. 重塑活动能力和健康。
2. 重返社会,回归工作岗位。
危急时刻,治疗师虽不能第一时间奔赴一线,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康复亦能发挥光和热。
每一个坚守在岗位上的奉献者都值得被尊敬,加油,康复人!
战“疫”期间,康复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文献
中国康复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导意见(第一版)
谢欲晓, 卢茜, 段亚景, et al. 肺康复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华西医学, 2019, 34(05):30-34.
郑则广, 胡杰英, 刘妮. 呼吸康复治疗研究进展2017[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v.38(05):15-18.
李俊, 冷虎. 呼吸康复临床研究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20):84-86.(来源:康复医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