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政府/社区/组织/高校的沟通技巧
社工客
我自己是练体育出身,对于实务技能应该是最没有发言权的。我大学学习的知识有运动解剖学、针灸学和中医基础理论,我想这些也万不能拿到具体的人身上去实践。唯一能实践的就是陪你们打打网球、乒乓球之类的。所以我对实务的理解都是自己工作后从实践中学习到的,跟大家略有不同,主要是孵化器工作、与政府沟通、与社区协作和与大学生交流。那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在孵化器工作方面
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己并没有做过社会组织。对于组织孵化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和强烈的自信心。在心理上会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会通过言行传递给社会组织的员工,造成对方的不信任,从而加剧了孵化器工作的难度,形成恶性的循环。我觉得这个时候要明确几个原则。
第一个是知行合一的理念。王阳明先生讲知行合一,就是想告诉大家,行也是知,去做了就证明你知道了这件事。一定避免出现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敢去做的情况。
第二个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时时刻刻的去学习,去实践,去反思,再去学习,再去实践,再去反思。尤其要多去研究一些经典的组织孵化的案例,像背课文一样去阅读。推荐两个工具,乐施会做的公益组织的十大经典案例和温洛克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指南。这两个工具用好,孵化器工作基本上能达到及格及以上。
第三个是所有的问题都要从最确定的事实出发。不妄想、不揣测、不评判,而是从组织发展的当下确定的问题着手,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政府沟通方面
我觉得魏老师总结的八个字很好的概括了我们的态度。“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在遇到和政府的观点有冲突时,要快速找到双方的最大分歧点,然后判断这个分歧是否是原则性的分歧。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讲道理、摆事实、轻姿态的去解决这个分歧,而且要永远相信,没有完美的伙伴关系,只有妥协的伙伴关系。
还有,在和政府的蜜月期,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社会组织,有自己的价值使命,既不是政府的附庸,也不是政府的门面。不要得意,更不能忘形。建议大家去阅读历史和政治课本经常谈到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那里面的论述,对我们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与社区协作方面
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理解与尊重,不要给社区增添负担。现在谈经济结构的转型,谈社会治理的创新,其实潜在的就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就是社区的转型。那么大的事情,那么重要的事情,压在小小的、没有权力的社区身上,他们真的很辛苦。
其次,要多从社区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培训的时间、地点,比如需要社区协助的资源,社区出面协调的资源,我们用完就走了,但是这个人情债,是要社区还的。
在与大学生交流方面
我本身是在大学做了四年的社团,从小社员做到组织者,有很多感触。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群体,他应该是最多元、最复杂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很丰富,执行力有高有低,年纪轻轻,没吃过多少苦,是比较情绪化的群体。
在与他们打交道时,要多注意聆听,注意每个人不一样的需求,有时候这些需求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需求,并且都各自不服气。这一代大学生是互联网孕育出的,他们和网络在一起的时间是要比和家人、朋友甚至恋人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都多,他们是互联网化的人。建议大家多去关注政治领域和商业领域关于互联网的解读,你会更加了解这群人到底是有多可怕和伟大。
所知就这么多,想起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是我们选择这个行业的初衷,实务技能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梦想是要有的,可万一实现不了呢。那就把我们能做到的,当作最伟大的梦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