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工人是什么样的?
“社工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还是更接地气一点。”
在飞北看来,社工的同学具有以下几个特质。一是抱团,大家很友爱,这也是社工系老师所公认的观点。飞北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同学、朋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等到你我毕业以后,有一天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个电话,这个人就跑来了”,跟你吃个饭、喝喝茶、聊聊天,感觉是很幸福的。到那时咱们可能就会明白,朋友这种资源原来真的很重要。
二是“合作能力强”。不仅合作意识强,合作能力也很强。必须承认,社工在一起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社工,在一堆优秀的人中间,能力可能并不是特别突出。可如果是一个社工团队来完成一件事情, 它的效能就比其他优秀人员组成的团队强很多。这得益于社工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善于分工且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合作给力。“单挑,我们很可能干不过人家,但我们几个人在一起时,别人就干不过我们。”
三是亲和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上专业课时,老师对尊重、接纳、平等、信任等社工理念的阐释,将这些理念的种子种在了学生的心灵里;专业实习,这些理念的种子在现实的语境中成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处处换位思考的习惯,又让这些种子在活生生的情景中激发出来,变成了一股正能量,表现出强大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以及我们社工人所持有的人生态度,使社工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怀着一颗自信的心,付出自己,踏实做事。
2、为了培养有价值的人才
“从专业发展上来说,我觉得社工发展还是挺快的。”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已经大体知道社工是干什么的。“相比于20年前我不知道社工是什么,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社工能做什么。而现在至少我们大概已经有了个模模糊糊的概念。”正像飞北说的,还在本科阶段的我们,对社工只是有个“模模糊糊”的概念,但至少我们对社工已经有了概念。
第二,社会对社工的认同度在提升。这点大家应该都会有所体会。以前别人听到咱们专业的反应是这样的:“社会工作是什么?是在社会上工作吗?”而现在讲社工,会有不少人知道。如果在社区里讲我是一个社工,很多居民都知道。当然很多我们的实习机构也越来越了解社工。同时,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职业,已经有一定的职业声望了。虽然声望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高度,待遇也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高度,但它确实已经在提升。“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来说,这20年的变化是相当大的。”
第三,从专业角度看,发展也相当快。94年的时候,只有人大、吉大、中青院和厦大等四个学校开设社工本科专业。而如今,全国这么多学校都开设了社工专业。“当时每个学校招二三十名学生,一年也就100多号人。现在近200个学校都在办,有的学校一招就是70、80个人,社工硕士现在招的也多了。”由此可见,社工专业总体上发展是很迅速的。
当然,现阶段制约我国社工发展的一大因素是职业发展前景不理想。他认为,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职业阶梯,社工发展的可能会更好。比如,在企业里,一个职工可以从一个普通的职员做到部门的负责人,再到企业的中层,再到企业的高层;在大学里,助教、讲师、副高、正高,再往上还可以是博导、学术带头人、长江学者等等;公务员,从科员到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副国、常委。
相较而言,反观社工的发展,很大一个问题便是职业晋升的阶梯没有很好地解决。以南开为例,本身平台就比较高,这种环境下,学生大多以精英自居。当然,以精英自居并不是坏事,这说明我们有一种向上的意志和信心。不过,因为职业阶梯的问题,我们在面临选择时往往会动摇——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可能不会选社工。在现在的情况下,这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放开手脚,不必过于计较社工学生毕业以后选择的是哪个行业,“关键是你能不能把我们所教授的理念和技巧带到你工作当中。”把理念带进去,把社工宣传出去;把技能带进去,帮助自己职业成长。
从这个角度说,社工教育要发展,还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果社工的教育能够帮助大家以后到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发展得很好,那这就是有效的。如果你到每一行都能干得很好,那人家就不会纠结要不要选社工了。”上课的时候,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教师可以适当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智识,将一些有价值的感悟结合课程进度拿出来与学生分享,帮助大家以后在职场上更快成长。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个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在社会上是有用之才,你不能在乎这些孩子以后他会到哪里,而是这个孩子以后无论到哪里,他都能顶天立地,这样的专业以后才有希望,这样的学校以后才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