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心理
当孤独遇上虚情假意
更新时间:2019/8/24 12:23:57  点击率:713    字体大小:
  防癌、治百病?西昌四十多位老人买保健品被骗,背后全是套路。一场讲座之后,药膏、手套、鸡蛋、大米等廉价小礼品,作为奖励发送给了听讲座的老年人;一场讲座之后,进价几十元的“保健品”,却以翻倍的价格卖给了老年人;一场讲座之后,一千余元的电子科技产品摇身一变,竟以8900元的高价与老年人成交。近期,四川省西昌市公安局破获一起保健品诈骗案,警方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
  当我看到这一新闻,我联想到了“情暖夕阳”项目中的一个帮扶对象李叔叔,李叔叔年轻的时候一人来郑州发展,并在郑州成家立业,现在他的孩子和爱人都已经去世,身边也没有其他的亲戚,孤身一人生活。李叔叔虽然自己一人生活,但他身体健康,退休前又是汽车制造厂的工人,住的工厂家属院,每个月几千元的退休工资,日常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6月初,我与同事来到服务对象李叔叔的家里,无意间看到李叔叔桌子上的保健品宣传页,了解询问下,才知道李叔叔经常去参加保健品推销活动,甚至购买了一堆无用的保健品放在家里直至过期,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并不是所有的保健品就是不好的,而是要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购买。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对身边的老人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研,了解到身边的老人多多少少都有购买保健品的习惯,而购买的渠道大多数都不是正规渠道,那么为什么老年人这么容易中了“保健品”的陷阱呢?
  其实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因:
  1、“贪小便宜”,很多卖保健品的正是抓住老年人“贪小便宜”这一心理,打出免费送鸡蛋、免费领礼品等噱头吸引老年人前往。
  2、“挂羊头卖狗肉”,很多卖保健品的打着知识讲座的旗号售卖保健品,那么老年人就以为单纯是知识讲座活动,最后禁不止游说而“被购买”。
  3、“打亲情牌”,产品推销员在推销的过程中专门请老人喝茶,大打“亲情牌”,老人经不住游说,只得掏出钞票买来一堆无用的“健身水”。当然,骗局一方面是无良商家行骗造成的,但也不禁想问,当老人家招架不住推销员的“亲情”攻势,做出购买保健品的选择,家人对老人的关怀关爱是否到位了呢?
  4、抓住老人的“恐慌心理”,2018年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火遍全国,其中一个场景记忆犹新,片中的骗子张院士组织讲座,卖力推销假药,甚至很多老人为了多购买一盒而大打出手。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老年人对死亡、对疾病的恐惧。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该理论提出年轻人的需求是未来导向的,例如,学知识,交朋友,是为你将来的事业做准备的;而对老年人来说,他们未来导向的目标不再适用,他们就会更多偏向于情感相关的目标,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更关注亲情,朋友,人际关系等等,其中也包括健康。
  5、“饥饿营销”,“已经快卖光了”、“下一批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过来”、“下一批就不会这么便宜了”,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饥饿营销,引起购买者的恐慌,在他们恐慌和混乱时,增强他们的购买欲望。
  那么,如何预防和避免老年人上了“保健品”的当呢?
  1、打好预防针。做子女的平时要有意识地将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一些案例告诉老人,让他们对这些常见的骗局有一个了解,以防将来遇上了类似的情况时能够有所防范。
  2、多关心老人。不少骗子就是利用了子女对老人关心不够这一点,大打亲情牌。老人们也是因为孤独,而容易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把钱掏出去。所以子女们应该常回家陪陪老人,有事没事多打个电话陪他们聊聊天,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老人们也就不容易被骗子的花招给忽悠了。
  3、不要贪小。老年人总是在用钱方面很精打细算,并且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贪小的心理。很多骗局就是针对这一特点设定的,比如很典型的“掉钱捡钱”把戏。所以我们要时不时地提醒老人,天上不会掉馅饼,很可能你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却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4、要说服老人把大部分的钱存在银行而不是放在家里,身边只留下一些零散的钱,假使骗子已经成功骗到了老人的信任,但是由于手头没有那么多的钱,减少损失。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