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心理
社工面对老人频频受骗怎么办?
更新时间:2019/12/17 17:57:36  点击率:1056    字体大小:
  社会高速发展,电信诈骗的形式繁多难辨真伪,看着高大上但并不规范的平台买卖迷惑着你我,而那些借个“数字货币”的外来名头就开启了难以名状技术逻辑的投资运营模式在各式人群中酝生、发酵。在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转做居家养老项目社工以来,由于工作的不断深入,了解到项目中的不少服务老人都深陷其中。且受骗形式多样,而大部分老人们不到最后清醒的那一刻都在抱着各种侥幸心理,想着那个“万一”的到来而盆盈满贯。
  案例一:平叔叔是一位空巢老人,年近七旬,稍有积蓄。通过朋友介绍,直接拿出仅有的几万元积蓄投资在了某平台上。拉人头的入伙模式,入股现金通过介绍人转交,没有任何交易凭证。看叔叔的平台消费记录,平时穿戴节俭的他,竟买了一双价值一千五百余元的所为“磁疗运动鞋”。社工了解情况时,看到了叔叔脚上穿的“磁疗鞋”,质量、材质制作工艺一般,与普通运动鞋无二。与社工讲述时叔叔已知上当,但手里除了介绍人那已经拒接的电话和被拉了黑名单的微信,再无其他联系渠道。
  案例二:李叔叔是一位失独的老人,和老伴儿宫阿姨一起生活。年轻时候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中学校长。后来下海经商,几经波折生意好转,在郑州买了房产,生活安稳。但由于后来家里有了变故,不服输的叔叔通过朋友的介绍,开始了各种投资项目的尝试,家里的老本基本都投了进去,但是无一盈利。这两年开始接触不同币种的“数字货币”,宫阿姨各种规劝都不顶用,又担心叔叔的身体,无奈只好求助上门回访的居家养老项目社工。
  经过入户不断与服务对象和其家人的沟通,分析老人们频频受骗主要是因为辨别能力不足,对于高科技手段、新兴理财理念认识有限。但由于老人们经历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个性稍强的老人难以轻易接受不认同或否定。家人越是不相信,老人就越是怀抱希望能都有所收获得以证明自我。而老人们一旦踏入这个群体,就像进入了沼泽地,越投入越深入...
  作为一名一线项目社工,遇到这类问题,我们该如何帮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回归正常。需要做的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理解与支持
  这里讲的理解是理解老人做这些投资的缘由。老年人的生活节奏通常较慢,他们的空余时间多了,且现有劳动力的下降已经无力支撑他们再参与社会工作,而子女的忙碌会忽视对老人的关注。当他们听说有简单的投入就可以坐享收益,这样可以减轻子女压力或者还能给他们有所帮助,稍作犹豫便选择以此来再次证明他们的自身价值。这时,我们需要劝解老人的子女及家人理解老人的心理动态,相互间面对这一话题的碰撞时家人不再简单粗暴的一味否定说不好,给予老人一定的心理支撑,让他们从心里不觉孤单,舒缓心理紧张度,老人的一味坚持态度也会有所缓和。
  二、转移注意力
  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丰富其多彩的生活。老年人由于社会功能弱化,相应在生活中的关注度和投入精力增多。而家庭紧张氛围的缓解,老人的坚持也会有所松懈。作为社工我们就要尽其所能的挖掘老人兴趣爱好,邀请老人走进社区、街道举办的各项公共性活动中,有意识的给老人搭建朋辈群体认识平台,使老人了解更多的文体活动内容,并根据其特征积极引导适宜性活动的参与,丰富其日常精神文化生活。而在活动时尽量请到夫妻俩共同参与,这样也起到促进和监督的作用。
  三、防诈骗知识补充
  人们常说“老小孩”,来比喻年长老人的孩子习性。我们只有让他们心情好了,才好再讲解一些理论知识作为补充来夯实老人的防骗意识提升。这时的我们需要对老人所接触的受骗类型进行针对性分析。然后,和老人一起来探讨他们知道的与社会上五花八门的诈骗类型进行共性研究。我们无法把社会上现有的和未知的所有诈骗骗局都进行分解,但是他们都有其虚拟、传销、不正规甚至违法的特征。我们通过引导,让老人们自己有所认识,那么下次再碰到他们就能做出区分。
  四、回归家庭,和谐与共
  这最后一步,尤显至关重要。社工需要和老人最亲近的家人达成与老人和解包容的共识。再大的财产损失,我们可以通过报警依靠警察的力量进行追回,但老人的身体健康才是日后生活的关键。一个家庭,只有保持不断的良性互动,家人之间充满温情关爱,出现问题不纠缠于对错,共同解决问题。老人心里充满力量,重新回归于对家人的信任与依赖。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每个老人都有他们独特的人生阅历,形成他们现有独特的社会视角。作为一名一线社会工作人员,我们除了积极链接资源做好各种防诈骗宣传,为老人筑起一道防护屏障,降低诈骗对老人们的干扰。同时,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并建议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同事,在我们的闲暇之余,在我们心烦意乱之际,在我们茫然地滑翻着抖音不知所然的时候,走到我们自家的“大宝贝”身边,听听他(她)的故事,对他们说些甜言蜜语哄哄他们,你的心情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来源:社工观察)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