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药事
老人用药五大禁忌
更新时间:2013/3/6 23:17:05  点击率:1211    字体大小:

摘自美国《侨报》

    老人吃药,往往一拿出来就是一堆。有数字统计,目前中国老人同时服用两种药物的占18.4%,三种的占22.1%,四种的占17.3%,五种的占16.1%,六种和多于6种的占10.8%。由此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也造成医药资源浪费。如何才能实现老年人合理用药呢?
  吃药前先问医生
  药物从进入人体到产生疗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与生物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退化,例如:老年人胃肠道PH值升高、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腔道容积减少、黏膜面积萎缩等改变,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和药效动力学过程,进而影响疗效。
  因此,老年人身体不适时,尽管家里有药,也最好别自作主张服用,可以带上家里的药去医院咨询医生。
  牢记服药三原则
  1、就诊时,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和目前所服用的药物情况。这样做可以方便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合理选用药物。
  2、用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果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或用药方法与医嘱不同,应向医生或药剂师咨询清楚后再用药。
  3、按医嘱用药。用药次数、每次服用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不能随意变动,更不能自己随意加服其他药物,以免造成疗效降低或出现不良反应。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意料不到的、与治疗疾病无关或有害的药物反应,应及时咨询。
  五类药不能滥用
  1、忌滥用解热镇痛药。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实际上,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不宜提倡。比如老年人大量使用解热镇痛药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2、忌大量服泻药。老年人因食物过于精细、较少粗纤维,进食进水减少,生理上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较易发生便秘。但如果长期服用泻药,如液体石蜡等,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影响钙磷吸收,造成相关缺乏症。因此,老年人便秘,不宜长期服用泻药,宜调整膳食,加强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忌随便服用安眠药。老年人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但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影响睡眠时,则可服用安眠药进行必要的治疗。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对安眠药的分解排泄变慢,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性,所以不可滥用,只可偶尔短期使用,且宜减少用量。必须长期使用时,宜不断更换用药品种,避免形成药物依赖。
  4、忌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一般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个别抗生素对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真菌有效。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也不是所有抗生素均对之有效,故不可滥用。
  5、忌用激素类药物。老年人由于蛋白质需要量增加,维生素D和钙吸收减少,对激素类药物引起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特别敏感,而且停药后也不能恢复,特别是绝经后的老年妇女用此类药物更易引起骨质疏松。如果病情需要,非用不可,必须充分补充动物肝脏、鱼肝油、禽蛋、牛奶等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以及含钙丰富的蛋黄、黄豆、虾皮、豆腐、海带、干酪等。
  此外,老年人也应重视非药物治疗。尽管新药层出不穷,但非药物治疗仍然是许多老年病有效的基础治疗方法,特别是早期糖尿病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多吃粗纤维食物和加强腹肌锻炼等。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2010 中国长照网 All Right Reserved 津ICP备2023010307号-2
支持:民政部 主办:中华慈善总会 资助:汇丰银行 承办: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