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日本千叶大学老年护理学博士周宇彤,近日在中国长照直播间的讲课全文。(直播回顾,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课堂)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长期照护与老年期发展。这个问题我将它分为三部分,第一,理解老年人;第二,定位照护者;第三,长期照护与自我发展,旨在知己知彼心中有目标。
理解老年人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个问题,如何理解老,甲骨文中的“老”字是一位手持拐杖、头发稀疏而背曲的老人。人上了年纪,要走的安稳,需要一根拐杖支撑,若要安度晚年,需要他人扶持。人是向死而生的,无一例外都要迎来自己的死神。因此人的一生会依次度过以下几个阶段: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各有千秋。18岁之前是步入社会的准备期,青年人年富力强、活力四射、追逐梦想,经验少而收获多;人到中年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精力与压力并存,懂得取舍有度,稳步发展;步入老年后,体力逐渐衰弱,逐步退居二线,经济和人脉随之减少,所以需要有所依、有所爱,保证生命质量。
老年期最后一个发展阶段,集生老病死多样体验于一身,老,改变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比如从生产者、照顾者转为被抚养者、被照顾者,从而被需要感降低,失落感增加。有人说,老比死更难过,因为它是一个漫长的告别。比如当代中国农村失能老年人自杀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是老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哀。我们国家国民的预期寿命可以达到79岁,这意味着,我们将经历将近20年的老年时光,这是幸还是不幸呢?
老年期的特征是,身体趋于老化,同时精神趋于圆熟,因此东西方大师、古今圣贤皆有经典的描述,比如我国春秋时代的孔子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从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说人到60岁时,听到别人的话,就能善解其意,70岁时随心所欲的做事而不违反规矩。德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说过,老年期要经历对自己生命和死亡的接纳和对无法再活一次的绝望,从而获得睿智,也就是对人生的彻悟。
老年期的发展目标旨在适应老化带来的多种变化,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不用则废”,所以就需要我们合理的使用身体、重设人生目标,伴着老化和疾病,最大限度的享受生命,保持生活质量。所以上了年纪,不仅要适应老化和退休,还要与慢性病和谐相处,一般老年人都会伴有一种或两种的慢性病,所谓久病成医,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能够达到和疾病共存。
另外一点,性是爱与生命的源泉,并非年轻人的专利,老年并不意味着性欲的必然减退和获得性高潮能力的丧失,老年人有权利也有潜力享受性生活,而适度的性生活不仅能增进老年夫妻的感情,还可以延缓衰老,促进身心健康。此外还要适应丧偶之痛,达成自我完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年期的发展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而日常生活基于个人和环境的互动。人生存与天地间,始终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并努力保持着阴阳动态平衡,其中,活动、排放、外面等属性为阳性,休息、摄入、内面等属性为阴。图中左边的四对内容代表个人生活,右边四对内容代表社会生活。
个人生活方面,一方面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夜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白天学习和工作,白天适度的工作则有助于晚上入眠;同时,摄入合理的营养和排泄废物,可以维持生命的新陈代谢;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搭配得体的衣着服饰,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社会生活体现在扮演好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担当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维持经济上的收支平衡是生活的基本保障。所有活动都会伴着斗转星移、个体的生活节奏,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展开。
定位照护者
照护者好似手杖,老年人才是主人公,我们周围的人只是陪伴者。照护的主要意义在于扶着老人走自己的路,有尊严的走完一生。而通常照护者,大部分是尚未步入老年期,很难感同身受老年人的感受,所以我们作为照护者,要有向老年人求教的心理准备。最好的照护是无需照护,即尽量的促进他的自理。照护是营造适合老年人个性的生活,数十年的人生阅历,塑造了每位老年人独一无二的个性,所以要尊重每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另外,照护不仅要提供照顾,还要提供让他有为的机会,让老人感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宝贝,照护无论是居家还是机构,都要营造家园的概念,这是一个助人的服务。
那么谈到维护自尊,我们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第一,在称呼上使用对方喜欢的称呼或头衔。
第二,在语气上,尽量用和同事交往的口气。中国人常说“老小孩”,但是“老小孩”绝不等同于小孩,因为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对老年人说话不能用对孩子的口气。
第三,在与老人交流中,要积极反馈。比如,老人参与了康复活动或者其他安排的活动,要尽量给予积极反馈。另外要关注他的优势,交流时尽量不要谈论缺陷更多的谈论其性格如何、人际关系如何等等,总之谈论他比较有优势的点。
第四,态度上要注意。语言可以撒谎,潜意识表现出来是掩饰不住的,要从内心爱老人、尊重老人。另外要注意保护隐私,比如在处理排泄、在给老人洗澡时,要注意保护老人的隐私。
第五,有意识的对老人表达关注,肯定他的存在。比如去老人房间、老人坐在大厅里,经过时,可以打个招呼,肯定对方的存在。
第六,在机构里,有可能涉及到老人衣服上标注了名字,以分辨物主,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写得小,表示对老人的尊重。
那么对于中国传统的孝道,我们之前就有养老送终的说法,南宋儒学家朱熹写的“孝“字就很好的反映了意图。这个字左上是“老”字的一部分,右下方是“子”,表示晚辈对老人要孝敬。“孝”字的右上方表现了一个人弓手抬头敬奉的一个状态,相反的,左上方这一部分看似像一个猿猴的脸,说明当你不孝敬的时候就会像一只猴子,所以要求孝敬老人。而在当代,孝敬老人不限于家庭,更包含了专业的照护者。
涉及到几个概念,有必要梳理一下。养老是大概念,面对所有老年人。现在我们提到的长期照护,它的服务对象就有所限定,更多的关注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那么对于未失能老人我画了一个问号,应不应该划在里面,大家可以展开讨论。在日本,长期照护包含了未失能老人,因为照护本身要有预防性的含义在里面。我们现在开展的医养结合的范围更加局限,目前国家主要将精力集中在机构这方面,针对的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无论是居家社区还是机构,所有这些都要具备三大方面的力量——财力、人力、能力。
下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说一个日本居家养老的例子,居家养老最终应该支持老年人尽量的自理。这个例子是日本的一个80岁的独居女性,她评级是需照护Ⅰ,共5级。在这种情况下,每周可以享受两次上门服务,协助她沐浴购物做饭等。有一天,护工在上门服务时,边做工作边和老人聊天,了解到老人最近去医院的时候,走路走不稳,感到很害怕。护工问为什么会走不稳呢?老人说拐杖不听使唤,护工说我看看。护工拿过手杖一看,发现末端都磨得平滑了,而且老人的鞋底也有磨损情况,这给老人的行走带来了很大的危险。于是护工告诉了照护管理员,管理员通知负责服务用品的工作人员。三天之后护工带来了很多手杖和鞋子让老人来挑选。再次上门的时候,老人说换了手杖和鞋子以后就比较安心了,“手杖就是我的命根子”。一个月之后,老人从医院回来还能买东西并对护工说打算出门看樱花。在这个事例中,老人之前的拐杖底部平滑、鞋子磨损的情况让老人感到很害怕,对未来感到不安,经过相应物品的更换,老人对未来有了期待,从老人想出门看樱花这一点看出更换物品提高了老人生活的质量。
居家养老的模式图中,左侧是老人老年期的基本情况,右侧代表照护者无论是家属还是周围的人给予的支持,表现为经济上的体力上的情感上的各种支持,还有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机会。在护理老年人时,不仅要想办法助老人一臂之力,还要让老人助我们一臂之力,也就是让老人感到自己很有价值。我举一个例子,有个孝子听说常动手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夏天对她妈妈说,妈妈你把青豆剥出来,冬天的时候我吃就比较方便。他其实是想增加让妈妈活动手指的机会,因为他去超市买剥好的豆子会更加方便。这个例子中,这个孝子就是找机会让老人感到自己被需要,同时又促进了老人的身体健康。
机构养老中,老人进驻到机构后经历的三个时期,初期、中期和末期。尤其要注意初期,一个人到了新环境需要适应,六个月之内,促进其适应。养老院质量评价标准能提到这一点很不错。如果初期适应不好,死亡率还是蛮高的,所以说初期如何适应非常重要。老人入住半年之后,生活稳定,要考虑如何扩大生活范围,如何增多生活花样,因为人太习惯了会有倦怠感,要增加老人生活情趣。末期是临终关怀阶段。
长期照护保险提供的服务,失能服务标准围绕四个方面,对吃饭、穿衣、睡觉、如厕进行评级,进行分级护理,共分成4级。对于老人的照护,除了个人生活之外还要关注社会生活,包括利用时间和环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管理好自己的财物。
这张图显示了老人一天的生活。老年期的特点是自由活动时间增加,如何充实生活乐趣、给平凡的生活注入生机很重要。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要保证自己有尊严地走到人生尽头,中国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正在推广生前预嘱,让人能够在清醒的时候填写文本,决定必要的时候是不是要进行抢救和实施维生措施。
对于老人而言,临终期有多长,根据统计上万名老人的数据得出结论,一个人的临终期是280天,大概10个月左右,相当于十月怀胎的时间。临终者就像孩子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才能安详的走向人生的终点。所以临终关怀团队又被称为社会沃母。
长期照护与自我发展
无论是养老还是长期照护,它可以起到促进每个人自我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通过促进自我认识,使他与自我相连,我们可以通过请老年人讲一讲他过去的故事,让他更好地对自己的人生有梳理,更好地认识自己。另外就是促进自我表达,与世界相连。人的一生中,实际上都在于世界互动,在最后时刻不能让他很孤独,让他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多接近自然,多接近同龄人或者晚辈,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最后一点就是促进自我完善,天生我材必有用,活到老发挥到老,精神方面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退,它是在逐渐成熟的,尽量给老年人提供他能发挥能力的机会。每位老年人都辛苦了一生,积累了各个方面的经验,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知道每位老年人的长项,给他提供适当的机会。
每个人终归都会从此岸到彼岸,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滋养我们自己,所以这个发展是相互的。那么最后呢,我们大家来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2030年,老年人的预期寿命达到79岁,那么近二十年的光阴我们将如何走过?
第二,将来我们是否愿意进入自己经营的养老院?
第三,如果希望入住养老院,我们希望入住什么样的养老院?
最后呢,让我们共同祝愿老年人圆满今生,感谢今天大家能够聚在这里,暂时介绍到这里,请大家多提意见。
解答问题:为什么老年期发展目标中要加上“性”?
现在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加上性?因为在学习老年护理的时候,性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这个东西本身存在,不是强加进去的。到了老年大家都回避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社会的偏见吧,觉得上了年纪之后,这个性可能就不需要了。那么从生命自然的角度来说,性的需求和性的能力到了老年期还是存在的,应该适度关注,不应该放弃。
养老机构设立及运营要求解读
养老机构的设置有哪些标准?内部管理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安全防范措施?
2017年5月12日(周五)晚20:00,院长直播——长期照护机构从业修炼手册系列课第一堂嘉宾田竞静,将从养老机构的运营角度入手,倾情分享养老机构运营要求的精彩解读。
分享嘉宾
田竞静
女,硕士,中国共产党员,担任太原市太航馨悦养护院院长、书记,2016年被评委全国敬老模范,是一位全心全意,尽心尽责,虚心善学为老年人服务的院长。2017年3月起借调到太原市民政局参与太原市“全国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协助编写太原市养老服务标准。2013年起负责养老项目的开发、立项、建设、筹备与经营,创建了“12345”特色服务体系。建立了以机构养老为主、日间照料为辅、居家上门服务为特色的“三位一体”的养老照料体系,服务得到了家属的认同和老人的满意,把养护院经营成山西省标杆企业、国有军工企业接近民生发展养老的典范,受到省长李小鹏的称赞。
分享主题
养老机构设立及运营要求解读
分享时间
5月12日(周五)20:00-21:00
分享形式
千聊语音直播平台线上分享;
第一环节
老师主题分享
第二环节
提问与回答
第三环节
自由添加好友进行交流
门票
29.9元(系列课票价,共6堂)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界面
关注千聊服务号,活动开始时会提醒大家进入直播间
咨询
田风花
电话:13370352191
微信:13370352191
电邮:hetong-1@163.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图片,识别二维码,进入“中国长照直播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