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养 养,有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等意思。 老年人年轻的时候为社会建设付出青春与汗水,当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赡养他们安度晚年?两会期间,该话题引起不少政协委员的热议。 市政府今年提出要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中,第七项是“推进助困养老服务”,当中明确提到“今年要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家,对三无、五保、低保等独居老人免费提供上门家政服务……”无独有偶,记者发现,养老服务的话题也受到不少市政协委员的关注,这次的“两会”上,围绕该话题展开的提案和建议有数十个。 其中,民盟中山市委员会提交的建议指出,“政府要在不断完善各类不同方式的养老设施的同时,目前要重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推居家养老,建立市、镇区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 【把脉症结】 养老服务和保障的话题吸引了不少政协委员的关注,其中不少建议聚焦在居家养老的内容上。记者梳理后发现,居家养老服务没能形成联动机制、提供服务内容单一、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及从业人员匮乏等问题几乎成为共性问题。 未能形成联合机制 来自民盟中山市委会的建议指出,当前中山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养老服务仍以政府购买为主,且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其次是推动居家养老缺乏合力,虽然中山早在2006年就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但试点范围小,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镇区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以民政局推动为主,社区、民众、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机制远未形成,导致现有社区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服务内容单一 “我市其余的养老服务设施在养老方面的理念和水平只侧重于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大部分都难以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但这些恰恰是老年人渴望能得到的服务。”致公党中山市委员会和市政协港澳台外事华侨和民族宗教委在联合建议中写到。 有建议则指出,导致此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山养老护理行业的月薪一般在2000元以下甚至更低,很难留住专业护理人员,导致养老护理专业人员极度匮乏。” 【支招开方】 针对上述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有委员认为,可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引入专业培训机构等方面着手解决难题。 让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服务 民盟的建议指出,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方式中,约有90%的老人会选择居家养老,政府目前要重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建立市、镇区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适当推进养老公寓建设,按照就近方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在新建居民小区或改造老居民区时,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服务之家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与院校合作定点培养人才 据了解,由于从业人员本身的素质参差,导致目前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护理或者心理咨询的服务,为此,市政协委员梁红辉等提议,中山应加强专业服务人员培养,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老年人生理学、心理学和护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取得上岗服务资格。 还有其他委员建议,可在本市职业院校探索开办老年服务类专业,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管理经验的中高级专业人员,充实养老服务队伍,对现职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与大专院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 【更多声音】 市社会福利院: 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偏低 据了解,目前中山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面向拥有本地户籍的年龄超过100岁的老人、60岁以上低保的生活不能自理的独居老人、重点优抚对象的独居老人、未入住养老机构的三无独居孤寡老人、有一等以上伤残的军人开展。 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刘永德介绍,他们提供的服务除了煮饭、洗衣服、拖地等家政服务,还会根据老人的需要提供医疗康复保健、送医送药以及心理慰藉等服务。但他坦言,由于目前市财政所支付的金额太低,因此从事居家养老的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偏低,“他们的工资标准10年都是一个样”,刘永德无奈地表示,工资低成为提高服务素质的瓶颈,也难以招聘一些专业人员加入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为此,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护理人员的收入。 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蓝海斌对于目前居家护理人员工资偏低的问题坦言,希望这部分从业人员的工资能提升,但无法靠行政命令来指导,需要考虑社会、市民等的承受力,需要与社会接轨。 据其介绍,中山早在2006年就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目前全市有5个试点,今后会考虑延伸至非户籍的老人,或者向其他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务。他表示,全市5个试点的硬件投入已陆续到位,两会之后会加大试点工作和经费投入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