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式长期照护
伴随80岁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加,老年人会陆续出现认知障碍、日常生活功能退化、精神混乱、步调不稳、跌倒及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而这些症状又是造成老年人自主性丧失、需要他人照顾,成为使用长期照护机构式服务的主要原因。
入住长照机构的老年人多为非自愿,除面临迁居问题外,多罹患各种慢性疾病。多以自我照顾能力缺失、身体活动功能障碍、呼吸道清除功能失效、高危险性感染等需求为主,即在医疗和照护的需求上高于其他年龄段,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提供长期照护的重要性就越高。
浏览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可知,在长期照护的目标原则上,机构式和社区式照护相比较,均以机构式发展为先导,就照护内容的复杂化和照护时间的长期化而言,机构式服务有其不可替代性,即长照机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全球老龄化国家针对长期照护机构的服务的缺陷描述有九:一、压疮的等级和发生率;二、营养不良、尤其是认知症者;三、不适当的预防与尿失禁处理;四、不适当的使用药物或身体约束;五、缺乏疼痛的管理;六、来自不良食物导致的健康危机;七、疏忽及虐待;八、灾害事故;九、患者基本权益和隐私保护的缺乏等。
影响长期照护机构服务满意度的原因有五:一、机构组织文化价值的构建;二、照护者与被照护者的互动关系;三、人力资源的政策、培训、职业生涯设计;四、照护的标准化、个案化、团队建设与服务改善;五、合理的员工配比等。
机构式长期照护与医疗服务的区别有五:一、长期照护不是疾病治疗,而是因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需要他人长期协助才能维持常人的生活状态;二、长期照护需求发生率虽然较一般疾病低,但其可能会持续至生命的终结,因此,照护的财务负担可能非常之大;三、长期照护需求与年龄段高度相关,常会伴随慢性疾病而出现多重需求;四、长期照护的需求不具有可恢复性,医疗的处理常常也有限。五、非正式照护提供的比例很大,家人、亲属及邻居等感情因素存在。
构建机构式长期照护服务的关键性因素,在于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要强调社会照护服务的价值取向,影响一线员工满意度的因素有三:一、上级管理者的态度;二、对一线员工放权的程度,包括在照护计划及日常照护服务上所能扮演的角色;三、上级管理者、一线员工、被照护者三者之间沟通的水平。要达到长期照护机构团队整合与合理分工,应落实管理的机制,并给予行政、培训及情感上的支持,达到真正发挥一线工作人员的角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