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认知障碍者应以居家或社区式照护为主。居家服务可提供患者与家人在家中的直接照护,能协助家人减轻照护负担,譬如环境整理、协助入浴等,更可以对家人提供“喘息服务”,让家人在照护过程中依然能够维系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减低照护压力过大导致“崩溃”的现象发生。
社区式照护服务是指在日间照护中心协助照护认知障碍者,是以团体活动方式接受职业能力或游戏的治疗。社会工作者能够以团体形式促进认知障碍者的社会互动,运用怀旧等方式增进其现实感,以延缓认知障碍的发展进程。日照中心是日间开设,可由家人接送或由中心派车。特别是有工作的家人,不放心被照护者独自居家,或担心外聘保姆照护不到位等。
当认知障碍的病情进展到中后期,尤其是出现作息时间日夜颠倒、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时,就要考虑机构式照护了。机构式照护能确保被照护者的安全,服务过程会着重尊重被照护者的尊严与权利,并提升其生活品质。机构式照护可以有效预防被照护者在游走行为中可能发生的损伤,同时预防认知障碍的进一步恶化,会对症治疗。机构式照护可减轻家人的照护负担,缺点是比较不容易满足个性化需求。
照护认知障碍者应达成以下5点共识:
一在身体照护方面,要维持适当的营养、注意水分的摄取,以维持消化与膀胱的功能,注意排便与排尿情况。要关注睡眠、尤其是连续性睡眠,对生活作息紊乱者,优质和不受打扰的睡眠很重要。
二在行为处置方面,对认知障碍者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行为时,不要立即强迫其停止该行为;因为将导致其更为生气与激动,情绪会更加不稳定,应采取逐渐诱导并转移其注意力方式。不可一味认为其在故意找茬,要考虑是否有药物副作用、天气影响、甚至场所物品摆设位置改变等隐藏因素,都有可能触发其行为问题出现。问题行为多是认知障碍者的焦虑引发,要换个角度看,可以尝试了解其焦虑产生的原因。要让出现问题行为者转移注意力,引导其产生能被接受的行为。可以平稳的语气让其感到放心,降低其害怕、生气、不悦的情绪,鼓励和安抚其有被关怀的感受。
三在环境打造方面,要提供一个熟悉安全的环境,尽量不变动其房间的装饰和摆设,强化其定向感。可提供清晰的标识如大字体的日历、时钟、其年轻时的照片、家人的照片等,房间里能看到户外的风景,以增强其现实感。由于认知障碍者对文字符号的认知力在下降,导致机构内常发生其走错房间、产生误会的情况,为避免此情况发生,房门可用色彩或图片区分,地面可用颜色组合成具有方向指示性的图标,引导其去厕所、浴室等特定场所。可以在门上装饰大型壁画、海报或贴纸达到掩饰门的效果,让其无法辨认门的存在。房间内应减少镜子或玻璃等反光的物件,避免其产生幻觉。窗帘也不要使用拉帘,以减少其缠绕绳索导致意外的可能。门锁应换成较为复杂的锁具,或以装饰物掩盖,或在其无法触及的高度加装暗锁。要让空闲的插座被遮蔽,避免其因为好奇而触电。延长的电线应避免使用,或固定好以避免其绊倒。室内照明不宜过亮,避免产生眩光导致的眩晕跌倒。夜间应保持适度照明,要在卫生间、浴室、走道与台阶处装置安全扶手和防滑条等。
四在增进记忆方面,可以将其家人、亲朋好友的照片放大,并注明其亲友的名字与事由,张贴在明显可见之处,用来促进其回忆当时的记忆。房间颜色可与其他房间显著不同,其依照颜色可以找到自己的房间。
五在增进沟通方面,要注意其在语言表达及沟通理解上已经改变了,不能以与一般人沟通的方式与其互动,否则容易产生误会。与其交谈时,内容应力求简单,一词只包含一种指令。更应注意其听力、视力、行动力、理解力的老化,交谈的语气应缓和、口腔动作应明确,说话速度应缓慢。在其出现心智混乱、言谈不和逻辑等状况时,切勿尝试纠正,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可采用转移其注意力的方式,避免其感觉自尊与价值感受到威胁。
|